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论劳丹网状模型理论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导论第8-14页
 一、 本文的选题意义第8-9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网状模型理论的背景第14-26页
 第一节 新历史主义的历史定位第14-21页
  一、 历史主义的基本特征第14-18页
  二、 新历史主义的基本特征第18-21页
 第二节 科学争论的塔式结构模型第21-26页
  一、 科学争论及其作用第21-24页
  二、 塔式结构模型第24-26页
第二章 网状模型理论的内容第26-35页
 第一节 网状模型理论的目的第26-28页
  一、 价值的涵义第26-27页
  二、 实现价值层面的意见一致第27-28页
 第二节 网状模型理论的雏形第28-31页
  一、 体制与机制第29页
  二、 目标评价的机制第29-31页
 第三节 网状模型理论的结构第31-35页
  一、 三位一体的辩护网络第31-33页
  二、 网状模型同塔式模型结构之比较第33-35页
第三章 网状模型理论的运用第35-45页
 第一节 对库恩的网状批判第35-39页
  一、 库恩的难题第35-36页
  二、 解决库恩整体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第36-39页
 第二节 对科学实在论的网状批判第39-45页
  一、 科学实在论的基本理论第39-40页
  二、 对科学实在论的批判第40-45页
第四章 网状模型理论的前景第45-55页
 第一节 对网状模型理论的肯定与批判第45-51页
  一、 对网状模型理论的肯定第45-47页
  二、 对网状模型理论的批判第47-51页
 第二节 对网状模型理论的展望第51-55页
  一、 网状模型理论在目前的实际影响第51-52页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的网状模型理论第52-55页
结语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录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本问题研究
下一篇:带延迟的复合泊松风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