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水文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论文--水文地质学(地下水水文学)论文

脉冲式入渗水在包气带运移的试验观测和数值模拟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连续入渗模型第11-12页
     ·年入渗系数法第12-13页
     ·脉冲式入渗滞后补给响应函数第13-15页
     ·数值模拟方法第15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8页
     ·研究内容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入渗的现场观测及室内试验第18-32页
   ·连续入渗的现场观测分析第18-23页
     ·云冈石窟覆盖层特征第18-20页
     ·连续入渗试验观测第20-21页
     ·Green-Ampt 模型与滞后时间问题第21-23页
   ·室内试验观测装置第23-27页
     ·试验装置第23-24页
     ·水分和水压传感器第24-25页
     ·试验砂料特征第25-27页
   ·脉冲式入渗方案第27-32页
     ·试验步骤第27-29页
     ·试验批次设计第29-30页
     ·注意事项第30-32页
第3章 脉冲式入渗试验的滞后补给特征第32-46页
   ·试验过程中土壤含水率的变化第32-34页
   ·滞后补给特征第34-39页
     ·脉冲强度对滞后补给的影响第35-36页
     ·脉冲历时对滞后补给的影响第36-37页
     ·多次脉冲入渗的叠加补给特征第37-39页
   ·脉冲响应曲线的拟合函数第39-44页
     ·滞后补给权函数法第39-42页
     ·Gamma 分布函数第42-43页
     ·滞后时间问题第43-44页
   ·本章小结第44-46页
第4章 脉冲式入渗补给过程的数值模拟第46-61页
   ·基于 HYDRUS 的理想模型试验第46-51页
     ·控制方程及概念模型第46-47页
     ·模拟设计第47页
     ·滞后补给过程线及权函数拟合第47-51页
   ·室内试验的数值模型反演分析第51-55页
     ·砂柱试验条件的刻画第51-53页
     ·模型参数确定及反演结果第53-54页
     ·存在问题分析第54-55页
   ·模拟成果适用性的讨论第55-61页
     ·对根系层水分平衡的考虑第55-57页
     ·脉冲叠加第57-58页
     ·包气带非均质问题第58-61页
第5章 结论和建议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某些关键地层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
下一篇:滇西保山地块早古生代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