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化书》与谭峭其人 | 第12-16页 |
第一节《化书》的时代背景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谭峭生平简介与《化书》的写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道化”与“术化”——虚实相通 | 第16-21页 |
第一节 从“虚化神”到“争夺化败亡”的大化 | 第16-18页 |
第二节 神、气,形的大含之化 | 第18-20页 |
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德化”与“仁化”——劝民为善 | 第21-26页 |
第一节 德化与“五常”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仁化与礼仪 | 第23-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食化”与“俭化”——治乱之道 | 第26-33页 |
第一节 由“食化”看政乱的缘由 | 第26-27页 |
第二节 “俭”为“万化”之根源 | 第27-30页 |
第三节 以礼、德为主的治道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谭峭《化书》的思想价值 | 第33-37页 |
第一节 化书对道教内丹学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二节 从《化书》看唐末五代时期的三教融合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后记 | 第38-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