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 | 第10-12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课题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古代研究状况 | 第12页 |
| ·国内当代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4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2 中原地区传统农耕器具的类属及类属关系研究 | 第18-26页 |
| ·中原地区传统农耕器具的分类方法及其构成体系 | 第18-21页 |
| ·横向分类法及其构成体系 | 第18-19页 |
| ·纵向进化分类法及其构成体系 | 第19页 |
| ·功能分类法及其构成体系 | 第19-20页 |
| ·原材料分类法及其构成体系 | 第20页 |
| ·动力方式分类法及其构成体系 | 第20-21页 |
| ·综合性分类法及其构成体系 | 第21页 |
| ·以农耕器具操作和功能为线索的类属关系 | 第21-26页 |
| ·耕种类属传统农耕器具 | 第21-22页 |
| ·管理类属传统农耕器具 | 第22页 |
| ·收获类属传统农耕器具 | 第22-23页 |
| ·加工类属传统农耕器具 | 第23-24页 |
| ·其他类属传统农耕器具 | 第24-26页 |
| 3 中原地区传统木质农耕器具的演变研究 | 第26-40页 |
| ·以原有传统木质农耕器具为基础的改进与拓展 | 第26-33页 |
| ·从耒、耜、耒耜到犁 | 第26-28页 |
| ·耙、耱的出现及其演变 | 第28-30页 |
| ·耧的出现及其演变 | 第30-33页 |
| ·农作需求与技术的提高导致的发展 | 第33-34页 |
| ·社会科技水平的发展导致的传统木质农耕器具技术水平的提升 | 第34-40页 |
| 4 中原地区传统木质农耕器具的功能与形式研究 | 第40-58页 |
| ·功能设计分析 | 第40-47页 |
| ·工作原理分析 | 第40-45页 |
| ·犁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40-41页 |
| ·耙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41-43页 |
| ·耱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43-44页 |
| ·耧的工作原理分析 | 第44-45页 |
| ·应用范围及使用环境 | 第45-47页 |
| ·功能设计启示 | 第47页 |
| ·材料工艺设计研究 | 第47-52页 |
| ·主要木质材料 | 第47-49页 |
| ·主要辅材及其更新 | 第49-50页 |
| ·材料工艺设计启示 | 第50-52页 |
| ·视觉设计研究 | 第52-58页 |
| ·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 第52-53页 |
| ·比例关系设计研究 | 第53-54页 |
| ·视觉设计感受研究 | 第54-57页 |
| ·视觉设计启示 | 第57-58页 |
| 5 中原地区传统典型木质农耕器具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58-68页 |
| ·器具构成部件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58-64页 |
| ·犁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58-60页 |
| ·耙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60-61页 |
| ·耱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61-62页 |
| ·耧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62-64页 |
| ·器具动力部件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64-68页 |
| ·搭杠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65-66页 |
| ·牛轭的结构设计研究 | 第66-68页 |
| 6 传统木质农耕器具的设计启示 | 第68-74页 |
| ·传统木质农耕器具作为陈设物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 第68-70页 |
| ·传统木质农耕器具作为陈设物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 第70-72页 |
| ·传统木质农耕器具对木质家具设计启示 | 第72-74页 |
| 结论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80-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