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Acknowledgements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引言 | 第9页 |
·研究背景 | 第9-13页 |
·板节点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和现状 | 第13-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8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空间多向板节点的开发与系列化设计 | 第20-29页 |
·空间多向板节点形式 | 第20-21页 |
·空间多向板节点的研究意义 | 第21页 |
·空间板节点的系列化设计 | 第21-28页 |
·设计思路 | 第21-22页 |
·常用钢管端部压扁形式 | 第22-23页 |
·常用钢管端部抗剪螺栓的配置及布置 | 第23-27页 |
·空间多向板节点分类 | 第27-28页 |
·空间板节点的受力特点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有限元理论基础及分析模型建立 | 第29-38页 |
·ABAQUS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 | 第29-32页 |
·ABAQUS有限元程序简介 | 第29-30页 |
·ABAQUS材料非线性的基本方法 | 第30页 |
·塑性理论重要法则 | 第30-31页 |
·ABAQUS几何非线性的基本方法 | 第31页 |
·ABAQUS接触非线性的基本方法 | 第31-32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节点模型的简化 | 第32-33页 |
·材料本构关系 | 第33页 |
·实体模型的单元类型及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焊缝的模拟 | 第34页 |
·边界条件及加载方式 | 第34页 |
·有限元模型的求解 | 第34-37页 |
·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 第34-35页 |
·ABAQUS/Standard中的平衡迭代和收敛 | 第35页 |
·极限承载力判断准则 | 第35-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节点板的受拉(剪)性能参数研究 | 第38-52页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8-39页 |
·节点板的薄弱部位及破坏模式 | 第38-39页 |
·节点板的变形 | 第39页 |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确定 | 第39-40页 |
·影响板节点受拉性能的参数分析 | 第40-50页 |
·顺内力方向螺栓布置长度(L)对节点板受拉(剪)承载力的影响 | 第40-44页 |
·受拉净截面长度c对节点板受拉(剪)性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节点板形状改变(θ)对节点板受拉(剪)性能的影响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节点板的受压性能参数研究 | 第52-59页 |
·模型参数选取及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2页 |
·影响节点板受压性能的参数分析 | 第52-57页 |
·节点板板厚t对节点板受压承载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节点板无支长度c对节点板受压承载力的影响 | 第54-56页 |
·几何参数c/t对节点板承载力的影响 | 第56页 |
·受压杆件伸入弯折线的长度比c’/c对节点板承载力的影响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6章 空间板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59-70页 |
·单面连接节点板受拉(剪)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59-64页 |
·现有计算方法 | 第59-63页 |
·现有方法计算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对比评价 | 第63-64页 |
·单面连接节点板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 | 第64-69页 |
·现行计算方法 | 第64页 |
·现有方法计算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的对比评价 | 第64-65页 |
·节点板受压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 | 第65-67页 |
·回归校验及适应性验证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0-73页 |
·本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及设计建议 | 第70-72页 |
·单面连接节点板的受拉(剪)性能研究表明 | 第70-71页 |
·单面连接节点板的受压性能研究表明 | 第71页 |
·设计建议 | 第71-72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