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殊防卫权在我国刑法中的价值与局限
摘要 | 第1-5页 |
ABST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特殊防卫的基本问题研究 | 第11-26页 |
第一节 特殊防卫在中国刑法中的确立 | 第11-15页 |
一、从西方移植而来的近代刑法防卫权 | 第11-13页 |
二、诞生于1997年刑法的特殊防卫权 | 第13-15页 |
第二节 特殊防卫的刑法规制 | 第15-22页 |
一、主体规制——不限于自我防卫 | 第15-16页 |
二、实施对象规制——关于行凶与暴力程度 | 第16-22页 |
(一) “行凶”——概括性的杀伤行为 | 第17-19页 |
(二) 暴力犯罪的形式与实质——罪名与行为之争 | 第19-20页 |
(三) 暴力程度的限定——严重危及人身安全 | 第20-22页 |
第三节 特殊防卫的立法意义 | 第22-26页 |
一、特殊防卫的独立性 | 第22-23页 |
二、特殊防卫的功能 | 第23-26页 |
第二章 特殊防卫的国外立法研究 | 第26-34页 |
第一节 国外立法的路径研究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国外立法的理念和原理 | 第29-34页 |
一、私权利解放催生的特殊防卫权 | 第29-30页 |
二、期待可能性理论支撑的特殊防卫权 | 第30-34页 |
(一) 特殊防卫的哲学基础——相对的意志自由 | 第30-33页 |
(二) 罪责的消失——特殊心理状态下的期待不可能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对我国刑法特殊防卫的反思 | 第34-38页 |
第一节 我国刑法特殊防卫的局限 | 第34-36页 |
一、特殊防卫成立标准的无法独立 | 第34-35页 |
二、防卫过当免罚规定的粗疏 | 第35-36页 |
三、暴力犯罪的判断标准 | 第36页 |
第二节 对我国刑法特殊防卫的修正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