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取证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一、悬赏取证的概述 | 第15-21页 |
(一)悬赏取证的概念和特征 | 第15-17页 |
1、悬赏取证的概念 | 第15-17页 |
2、悬赏取证的特征 | 第17页 |
(二) 悬赏取证产生的现实原因 | 第17-21页 |
1、证据的重要性 | 第17-18页 |
2、"取证难" | 第18页 |
3、证人作证义务难以实现 | 第18-19页 |
4、证人有获得物质补偿的权利 | 第19-21页 |
二、悬赏取证与相似概念的界定 | 第21-26页 |
(一) 悬赏取证与收买证人的界定 | 第21-23页 |
(二) 悬赏取证与陷阱取证的界定 | 第23-26页 |
三、悬赏取证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6-37页 |
(一) 悬赏取证的证据效力 | 第26-34页 |
1、非法证据的界定 | 第26页 |
2、证据资格 | 第26-31页 |
3、悬赏取证的效力审查 | 第31-34页 |
(二) 悬赏取证的现实意义 | 第34-35页 |
(三) 对悬赏取证要进行必要的规范和限制 | 第35-37页 |
四、国内外悬赏取证制度的现状 | 第37-43页 |
(一) 私人侦探取证的现状 | 第37-38页 |
(二) 我国悬赏取证的现状 | 第38-43页 |
1、悬赏取证在行政执法方面的应用 | 第38-40页 |
2、悬赏取证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 | 第40-41页 |
3、悬赏取证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 | 第41-43页 |
五、悬赏取证的法律规制问题 | 第43-49页 |
(一) 转变观念承认悬赏取证的合法性 | 第43页 |
(二) 立法上完善对悬赏取证的规制 | 第43-49页 |
1、悬赏取证的发布 | 第44-45页 |
2、证据的核实与审查 | 第45-46页 |
3、庭审中证据的出示 | 第46页 |
4、庭后协议的履行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