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微波电子管论文--行波管论文

V波段新型慢波结构行波管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0页
   ·引言第12页
   ·V波段的频谱特点及应用领域第12-16页
     ·V波段的频谱特点第13-14页
     ·V波段的主要应用领域第14-16页
   ·毫米波行波管及其慢波结构第16-26页
     ·曲折波导慢波结构第17-24页
     ·梯形线耦合腔慢波结构第24-26页
     ·曲折矩形槽慢波结构第26页
   ·V波段行波管的研究现状第26-28页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组织第28-30页
第二章 V波段曲折波导行波管的研究第30-68页
   ·引言第30页
   ·曲折波导慢波结构的设计第30-49页
     ·结构参数的初步确定第30-32页
     ·高频特性的理论分析方法第32-35页
     ·高频特性的模拟分析方法第35-39页
     ·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第39-49页
   ·互作用电路的设计第49-56页
     ·集中衰减器的设计第49-50页
     ·注-波互作用的粒子模拟第50-56页
   ·高频能量耦合系统的设计第56-64页
     ·过渡波导的设计第56-60页
     ·盒型输出窗的设计第60-63页
     ·整体模型的传输测试第63-64页
   ·聚焦磁系统的设计第64-67页
     ·PPM磁场的设计原理第64-65页
     ·PPM聚焦磁场的仿真设计第65-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三章 带状注曲折波导及V型曲折矩形槽慢波结构的研究第68-94页
   ·引言第68页
   ·带状注曲折波导的研究第68-80页
     ·结构的提出第68-69页
     ·高频特性的分析第69-76页
     ·注-波互作用的粒子模拟第76-79页
     ·讨论第79-80页
   ·V型曲折矩形槽慢波结构的研究第80-92页
     ·结构的提出第81-85页
     ·传输特性分析第85-87页
     ·注-波互作用的粒子模拟第87-90页
     ·讨论第90-92页
   ·小结第92-94页
第四章 重入式双交错梯形线耦合腔慢波结构的研究第94-120页
   ·引言第94页
   ·三种梯形线耦合腔结构的对比分析第94-96页
   ·重入式双交错结构的高频特性分析第96-103页
     ·模型的描述第96-99页
     ·前向波的慢波特性分析第99-103页
   ·输入/输出耦合结构的设计第103-106页
   ·注-波互作用的粒子模拟第106-112页
   ·Ka波段梯形线耦合腔行波管的模拟验证第112-118页
     ·高频特性的模拟第113-115页
     ·粒子模拟结果与实验对比第115-118页
   ·小结第118-120页
第五章 三槽梯形线耦合腔慢波结构的研究第120-138页
   ·引言第120页
   ·模型描述第120-121页
   ·高频特性分析第121-129页
     ·模式的讨论第122-125页
     ·带状电子注通道对高频特性的影响第125-129页
   ·输入/输出耦合结构的设计第129-131页
   ·注-波互作用的粒子模拟第131-136页
   ·小结第136-138页
第六章 V波段曲折波导行波管的实验研究第138-149页
   ·引言第138页
   ·各部件的加工与组装第138-141页
   ·实验测试与讨论第141-146页
   ·电子光学样管的装配第146-148页
   ·小结第148-149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49-152页
   ·论文工作总结第149-150页
   ·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2页
攻博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2-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证据理论及其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图像信息隐藏与隐藏分析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