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吸附剂论文

多孔硅胶表面分子印迹青蒿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在超临界流体下的吸附分离行为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前言第13-37页
   ·青蒿素第13-17页
     ·概述第13页
     ·青蒿素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第13-14页
     ·青蒿素的化学性质与反应第14-15页
     ·青蒿素的药用功能第15-16页
     ·青蒿素的来源第16页
     ·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第16-17页
   ·分子印迹技术第17-27页
     ·概述第17页
     ·分子印迹的原理第17-18页
     ·分子印迹技术的原料第18-21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第21-24页
     ·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第24-27页
   ·超临界流体技术第27-35页
     ·超临界流体的性质第27-28页
     ·超临界流体的选择第28-30页
     ·超临界CO_2溶解性能第30-31页
     ·溶解度模型第31-34页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的应用第34-35页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及内容第35-37页
     ·目的和意义第35-36页
     ·主要内容第36-37页
第2章 青蒿素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分析检测方法第37-44页
   ·引言第37页
   ·实验材料第37-38页
     ·实验试剂第37-38页
     ·实验仪器第38页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HPLC-UV)第38-41页
     ·直接检测法第38-41页
     ·柱前衍生法第41页
   ·紫外分光光度法第41-43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41-42页
     ·实验取样的检测第42-43页
   ·薄层层析法(TLC)第43页
     ·层析条件第43页
     ·检测方法第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3章 多孔硅胶表面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表征第44-58页
   ·引言第44-45页
   ·实验材料第45-46页
     ·实验试剂第45页
     ·实验仪器第45-46页
   ·实验方法第46-49页
     ·硅胶的活化第46-47页
     ·硅胶的修饰(硅烷化)第47页
     ·硅胶硅烷化程度的检测(高锰酸钾滴定法)第47-48页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48-49页
     ·非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49页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第49-50页
     ·硅胶硅烷化的检测第50-51页
     ·分子印迹聚合物(印迹硅胶)的表征第51-56页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常温常压下的吸附分离行为第58-74页
   ·引言第58页
   ·实验材料第58-59页
     ·实验试剂第58-59页
     ·实验仪器第59页
   ·实验和计算方法第59-61页
     ·吸附动力学曲线的测定第59-60页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第60-61页
     ·选择性吸附的测定第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73页
     ·吸附动力学曲线第61-63页
     ·吸附动力学模型关联第63-66页
     ·吸附等温线第66-67页
     ·吸附等温线模型关联第67-70页
     ·选择性吸附第70-73页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青蒿素在超临界CO_2中溶解度的测定及模型关联第74-89页
   ·引言第74页
   ·实验材料第74-76页
     ·实验试剂第74页
     ·实验仪器第74-76页
   ·实验和计算方法第76-77页
     ·实验方法第76-77页
     ·溶解度的计算第77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7-88页
     ·青蒿素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第77-81页
     ·溶解度模型关联第81-88页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6章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的吸附分离行为第89-100页
   ·引言第89页
   ·实验材料第89-90页
     ·实验试剂第89-90页
     ·实验仪器第90页
   ·实验方法第90-92页
     ·印迹聚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吸附过程的测定第90-92页
     ·印迹聚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分离行为的测定第92页
   ·实验结果和讨论第92-99页
     ·印迹聚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的吸附行为第92-95页
     ·印迹聚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吸附过程的模型关联第95-97页
     ·印迹聚合物在超临界CO_2中的分离行为第97-98页
     ·印迹聚合物在常温常压和超临界条件下的吸附分离行为的比较第98-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1页
致谢第111-1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光合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生物制氢及其光生物反应器研究
下一篇:基于天然及重组乳糜微粒模型的亲脂性药物口服经淋巴吸收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