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三、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1页 |
(一) 宪政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 第10-11页 |
(二) 宪政的制度安排 | 第11页 |
(三) 人权与公民权利保障 | 第11页 |
四、 写作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宪政的定义和普适价值 | 第12-21页 |
一、 宪政的起源与定义 | 第12-14页 |
(一) 宪政的起源 | 第12-13页 |
(二) 宪政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 宪政的核心要素 | 第14-17页 |
(一) 宪法 | 第14-15页 |
(二) 法治 | 第15-16页 |
(三) 民主 | 第16-17页 |
三、 宪政的价值和普适性 | 第17-21页 |
(一) 宪政的价值 | 第17-18页 |
(二) 宪政的普适性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宪政思想 | 第21-26页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宪政思想 | 第21-23页 |
(一) 关于宪法的思想 | 第21-22页 |
(二) 关于民主的思想 | 第22页 |
(三) 关于权力监督的思想 | 第22-23页 |
二、 列宁的宪政思想 | 第23-24页 |
(一) 宪法是宪政的起点与前提 | 第23页 |
(二) 强化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最高权威 | 第23-24页 |
(三) 坚持依法办事 | 第24页 |
三、 斯大林的宪政思想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人对宪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第26-33页 |
一、 中国共产党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宪政思想及其奋斗历程 | 第26-28页 |
(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第26页 |
(二) 抗日战争时期 | 第26-27页 |
(三) 建国前夕和新中国建国初期 | 第27-28页 |
二、 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思想及其奋斗历程 | 第28-32页 |
(一) 邓小平时代:民主法律化、制度化 | 第28-29页 |
(二) 江泽民时代:“法治”理念的提出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确立 | 第29-30页 |
(三) 胡锦涛时代:人权入宪和以宪治国依法治国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 第30-32页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的不足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 第33-39页 |
一、 市场经济呼唤宪政 | 第33-35页 |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发展的基础 | 第33-34页 |
(二) 宪政制度的建立保障市场经济顺利发展 | 第34-35页 |
二、 树立宪法至上的法治理念 | 第35-36页 |
三、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的宪法意识 | 第36页 |
四、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的制度建设 | 第36-39页 |
(一) 完善违宪审查制度 | 第37页 |
(二) 推进司法职业化改革 | 第37-38页 |
(三) 推进司法公开化改革 | 第38-39页 |
结束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