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 第11-21页 |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流域水文响应 | 第11-13页 |
·陆面水文模型与大气模型的耦合模拟方法 | 第13-14页 |
·全球气候模式的降尺度方法 | 第14-17页 |
·流域径流变化分析 | 第17-19页 |
·长江流域相关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长江流域陆气耦合模拟系统构建 | 第23-49页 |
·长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 | 第23-38页 |
·长江流域概况 | 第23-24页 |
·GBHM 模型原理 | 第24-28页 |
·长江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 | 第28-35页 |
·模型参数率定与验证 | 第35-38页 |
·长江流域的气候模式降尺度方法 | 第38-46页 |
·动力降尺度方法 | 第38-42页 |
·气候模型误差校正方法 | 第42-43页 |
·统计降尺度方法 | 第43-44页 |
·长江流域的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 第44-46页 |
·长江流域陆气耦合模拟系统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长江流域过去 50 年的水文模拟及径流变化分析 | 第49-76页 |
·长江流域过去 50 年的水文模拟 | 第49-52页 |
·长江流域过去 50 年的径流变化趋势及主控因素分析 | 第52-57页 |
·长江干流主要控制站的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 第57-67页 |
·描述水文情势变化的指标 | 第57-59页 |
·长江流域水文情势变化分析 | 第59-65页 |
·生态流量指标与 IHA 指标的比较 | 第65-67页 |
·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分析 | 第67-74页 |
·三峡水库的分期运行情况 | 第67-68页 |
·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 | 第68-73页 |
·三峡水库蓄水对长江中下游径流变化的贡献 | 第73-74页 |
·讨论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4章 气象水文耦合方法在长江流域洪水预报中的应用 | 第76-86页 |
·数值天气模式降水预报检验 | 第76-81页 |
·降水量预报精度检验 | 第76-78页 |
·降水过程预报效果检验 | 第78-80页 |
·降水落区预报效果检验 | 第80-81页 |
·洪水预报数值试验 | 第81-84页 |
·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流域径流变化分析 | 第86-116页 |
·全球气候模式与未来气候情景选择 | 第86-87页 |
·全球气候模式降尺度方法验证 | 第87-95页 |
·动力降尺度方法的验证 | 第87-91页 |
·统计降尺度方法的验证 | 第91-93页 |
·动力与统计降尺度方法的比较 | 第93-95页 |
·基于陆气耦合模拟的历史流量过程验证 | 第95-101页 |
·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流域径流过程的可能变化 | 第101-114页 |
·未来气候情景的动力与统计降尺度结果比较 | 第101-105页 |
·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流域的径流过程 | 第105-109页 |
·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流域的径流变化 | 第109-114页 |
·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研究成果 | 第116-119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19页 |
·研究中的不足和今后工作展望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2-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