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虚假旅游广告及其治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5-16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文献法 | 第17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7-18页 |
| ·个案访谈法 | 第18页 |
| ·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 | 第18-23页 |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第2章 我国虚假旅游广告现状分析 | 第23-32页 |
| ·虚假旅游广告现状扫描 | 第23-24页 |
| ·虚假旅游广告的特征 | 第24-27页 |
| ·模糊性 | 第24-25页 |
| ·后发性 | 第25页 |
| ·隐蔽性 | 第25页 |
| ·广泛性 | 第25-26页 |
| ·媒体多样化 | 第26-27页 |
| ·虚假旅游广告的表现方式 | 第27-28页 |
| ·虚假造势 | 第27页 |
| ·夸大其词 | 第27页 |
| ·避重就轻 | 第27-28页 |
| ·虚假旅游广告的危害 | 第28-32页 |
| ·增大社会管理成本 | 第28-29页 |
| ·扰乱旅游业正常发展 | 第29-30页 |
| ·影响传播媒体的声誉 | 第30页 |
| ·侵害旅客合法权益 | 第30-32页 |
| 第3章 我国虚假旅游广告产生的原因 | 第32-41页 |
| ·旅游广告主的原因 | 第32-33页 |
| ·法律意识淡薄 | 第32页 |
| ·追求非法暴利 | 第32页 |
| ·宣传手法雷同 | 第32-33页 |
| ·广告媒体的原因 | 第33-34页 |
| ·媒体对广告的经济依附 | 第33页 |
| ·广告管理机制不完善 | 第33-34页 |
| ·媒体机构面临的囚徒困境 | 第34页 |
| ·媒体内广告伦理教育滞后 | 第34页 |
| ·旅游广告受众的原因 | 第34-37页 |
| ·旅游广告受众维权意识不坚定 | 第34-36页 |
| ·旅游广告受众信息不足 | 第36-37页 |
| ·旅游广告监管方面的原因 | 第37-41页 |
| ·法制法规不健全 | 第37-39页 |
| ·广告行业自律组织作用有限 | 第39-40页 |
| ·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监督不力 | 第40-41页 |
| 第4章 治理我国虚假旅游广告的对策 | 第41-52页 |
| ·广告主方面的对策 | 第41-42页 |
| ·摆正竞争观念 | 第41页 |
| ·突出旅游广告特色 | 第41页 |
| ·塑造旅游品牌形象 | 第41-42页 |
| ·广告传播媒体方面的对策 | 第42-43页 |
| ·坚持职业操守 | 第42页 |
| ·拓宽经济收入渠道 | 第42页 |
| ·追究连带责任 | 第42-43页 |
| ·建立受众监督机制 | 第43页 |
| ·旅游广告受众方面的对策 | 第43-45页 |
| ·培养理性消费观念 | 第43页 |
| ·强化维权意识 | 第43-44页 |
| ·加强广告法制教育和媒体教育 | 第44-45页 |
| ·赋予广告受众对违法广告的起诉权 | 第45页 |
| ·旅游广告监管方面的对策 | 第45-52页 |
| ·健全旅游广告法律制度 | 第45-48页 |
| ·增强广告行业自律功能 | 第48-49页 |
| ·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的监督职能 | 第49-50页 |
| ·加强旅游行业自律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7-58页 |
| 附录B 旅游市场虚假广告调查问卷 | 第58-60页 |
| 附录C 关于旅游市场虚假广告问题的采访提纲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