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政支出视角下的乡镇债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9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小结 | 第14页 |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6-18页 |
·乡镇债务 | 第16页 |
·乡镇债务风险 | 第16-17页 |
·乡镇债务绩效 | 第17页 |
·乡镇债务绩效评价 | 第17-18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可能的创新 | 第18页 |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关于乡镇债务评价方法的研究回顾 | 第19-34页 |
·传统乡镇债务评价方法 | 第19-27页 |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评价方法 | 第19-22页 |
·国内乡镇债务评价方法 | 第22-26页 |
·已有乡镇债务评价方法的不足 | 第26-27页 |
·基于财政支出视角下的乡镇债务绩效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财政支出视角和债务绩效评价的提出 | 第27-28页 |
·二次相对评价方法的优点 | 第28-29页 |
·乡镇债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 | 第29-32页 |
·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 | 第29-30页 |
·乡镇债务绩效评价指标选择的理论依据 | 第30-32页 |
·乡镇债务绩效与乡镇债务风险的关系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乡镇债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和模型构建 | 第34-42页 |
·支出绩效原则 | 第34页 |
·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依据 | 第34-36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34-35页 |
·“理性政府”理论 | 第35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35-36页 |
·乡镇债务绩效评价的理论解释 | 第36-39页 |
·数据包络分析基本理论 | 第36-37页 |
·BC~2模型的经济解释 | 第37-38页 |
·DEA有效的经济意义 | 第38-39页 |
·二次相对评价模型的理论解释 | 第39-40页 |
·二次相对评价模型构建的思路及流程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乡镇债务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42-65页 |
·样本情况与数据来源 | 第42-48页 |
·S市乡镇主要相关指标情况 | 第42-44页 |
·S市乡镇的负债情况及相关分析 | 第44-46页 |
·债务支出与财政收支的关系分析 | 第46页 |
·基于债务依存度对乡镇债务的初步分析 | 第46-48页 |
·传统综合评价方法下乡镇债务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48-51页 |
·基于财政支出视角下的乡镇债务绩效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51-61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1-52页 |
·DEA二次相对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52-54页 |
·纵向比较的支出绩效分析 | 第54-55页 |
·横向比较的支出绩效分析 | 第55-57页 |
·小结 | 第57-61页 |
·综合评价法与二次相对模型的评价结果对比 | 第61-63页 |
·二次评价排名低于综合评价排名的结果检验 | 第62-63页 |
·二次评价排名高于综合评价排名的结果检验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研究结论 | 第65页 |
·对策建议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