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9的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3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7-10页 |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组成 | 第7-8页 |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第8-9页 |
·嵌入式系统的应用 | 第9-10页 |
·嵌入式系统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10页 |
·研究的实际意义 | 第10-11页 |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ARM 体系架构 | 第13-20页 |
·ARM 体系结构简介 | 第13-14页 |
·ARM 架构的特点 | 第14-15页 |
·ARM 微处理器的寄存器结构 | 第15-18页 |
·处理器的运行模式 | 第15-16页 |
·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 第16-17页 |
·处理器的寄存器组织 | 第17-18页 |
·ARM9 微处理器简介 | 第18-20页 |
第3章 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0-31页 |
·硬件电路的组成 | 第20-28页 |
·微处理器 S3C2410A | 第20-23页 |
·片外存储器 | 第23-24页 |
·NAND Flash 存储器电路 | 第24-25页 |
·以太网接口电路 | 第25-26页 |
·RS-232 串口及 USB 接口电路 | 第26-27页 |
·电源、复位与时钟电路 | 第27-28页 |
·硬件电路的 PCB 设计 | 第28-31页 |
第4章 嵌入式软件系统 | 第31-37页 |
·嵌入式软件简介 | 第31-32页 |
·嵌入式软件的特点 | 第31页 |
·嵌入式软件的体系结构 | 第31-32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32-34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功能 | 第32-33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 第33-34页 |
·嵌入式 Linux 系统 | 第34-37页 |
·嵌入式 Linux 的特点 | 第34-35页 |
·嵌入式 Linux 内核结构 | 第35-37页 |
第5章 嵌入式控制系统的调试 | 第37-45页 |
·调试前的准备 | 第37页 |
·调试平台的建立 | 第37-41页 |
·硬件连接 | 第38页 |
·配置 uVision | 第38-41页 |
·嵌入式系统的调试 | 第41-45页 |
第6章 Bootloader 的移植研究 | 第45-55页 |
·Bootloader 概述 | 第45页 |
·Bootloader 的启动过程 | 第45-48页 |
·vivi 的移植 | 第48-55页 |
·vivi 简介 | 第48页 |
·vivi 文件结构 | 第48-49页 |
·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 | 第49-51页 |
·vivi 的配置修改 | 第51-53页 |
·vivi 的交叉编译 | 第53-54页 |
·vivi 的下载 | 第54-55页 |
第7章 嵌入式 Linux 内核的移植 | 第55-69页 |
·Linux 内核代码结构 | 第55页 |
·Linux 内核启动流程 | 第55-59页 |
·内核的移植 | 第59-69页 |
·关键文件的修改 | 第59-64页 |
·内核的配置与裁剪 | 第64-67页 |
·内核的编译 | 第67-68页 |
·内核的下载 | 第68-69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