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论文--草坪与地被植物论文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前言第17-18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草坪草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进展第18-60页
 1 草坪草种质资源搜集、评价及利用第18-24页
   ·冷季型草坪草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及利用第20-22页
   ·暖季型草坪草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及利用第22-24页
 2 草坪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第24-29页
   ·遗传多样性的定义及其意义第24-25页
   ·形态学标记第25-26页
   ·细胞学标记第26-27页
   ·蛋白质标记第27页
   ·DNA分子水平第27-29页
 3 抗逆性研究第29-39页
   ·抗寒性第29-33页
   ·抗旱性第33-38页
   ·草坪草抗真菌病害的研究第38-39页
 4 结缕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现状第39-46页
   ·结缕草属植物的分类及其在全世界的分布情况第39-40页
   ·几个重要国家的结缕草属种质资源第40-41页
   ·结缕草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第41-42页
   ·结缕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第42-45页
   ·抗寒性第45-46页
 5 存在问题和展望第46页
 参考文献第46-60页
第二章 中国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种质资源的外部形态变异研究第60-76页
 摘要第60页
 Abstract第60-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3页
   ·试验区自然概况第62-63页
   ·试验材料第63页
   ·观测项目和方法第63页
   ·数据处理第6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3-73页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外部性状的变异及外部性状相关性分析第63-67页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5个种外部性状变异分析第67-68页
   ·中国结缕草属4个种的外部性状变异及其变异规律第68-70页
   ·中国结缕草属种类外部形态类型的聚类分析第70-73页
 3 讨论与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6页
第三章 中国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物候期变异分析第76-86页
 摘要第76页
 Abstract第76-7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7-78页
   ·试验材料第77-78页
   ·试验方法第78页
   ·数据处理第7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8-83页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物候期的变异分析第78-80页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不同物候期间的相关性分析第80-81页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物候期与地理位置间的回归分析第81-82页
   ·结缕草属植物物候期与外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第82-83页
 3 结论与讨论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6页
第四章 中国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繁殖性能研究第86-99页
 摘要第86页
 Abstract第86-8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8页
   ·试验地自然概况第88页
   ·实验材料第88页
   ·试验方法第88页
   ·数据处理第8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8-96页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营养繁殖性能分析第88-92页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种子繁殖性能研究第92-95页
   ·中国结缕草属植物繁殖方法第95-96页
 3 讨论与结论第96-97页
 参考文献第97-99页
第五章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抗寒性研究第99-121页
 Ⅰ 结缕草属植物抗寒性鉴定第99-112页
  摘要第99页
  Abstract第99-10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00-102页
   ·试验材料第100-101页
   ·方法第101-10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02-109页
   ·结缕草属植物叶片抗寒性分析第102-105页
   ·结缕草属植物匍匐茎和根状茎抗寒性分析第105-108页
   ·不同器官的半致死温度(LT_(50))相关性分析第108-109页
  3 结论与讨论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12页
 Ⅱ 结缕草冷驯化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变化分析第112-121页
  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12-11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3-115页
   ·试验材料第113页
   ·试验方法第113-11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5-118页
   ·处理2周后可溶性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分析第115-116页
   ·处理4周后可溶性蛋白质SDS-PAGE电泳结果分析第116-118页
  3 讨论与结论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1页
第六章 结缕草属(Zoysia Willd.)植物遗传变异和种间关系研究第121-159页
 Ⅰ 形态标记研究第121-137页
  摘要第121页
  Abstract第121-12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3-125页
   ·材料第123-124页
   ·观测方法第124-125页
   ·数据分析第125页
  2 结果分析第125-134页
   ·结缕草属植物的种内变异比较第125-129页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的研究第129-131页
   ·主成分分析第131-13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134-136页
   ·对材料的鉴定第134-135页
   ·种内分化的分析第135页
   ·聚类结果分析第135-136页
   ·主成分分析第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7页
 Ⅱ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的等位酶研究第137-143页
  摘要第137页
  Abstract第137-138页
  1 材料和方法第138-139页
   ·材料第138页
   ·酶液提取第138页
   ·电泳第138页
   ·染色第138页
   ·酶带的记录第138页
   ·遗传学计算第138-13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39-141页
  3 讨论第141-142页
  参考文献第142-143页
 Ⅲ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关系的SSR分析第143-155页
  摘要第143页
  Abstract第143-1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44-146页
   ·试验材料第144页
   ·SSR分析第144-146页
   ·数据处理第146页
  2 结果分析第146-151页
   ·基因组DNA质量的检测第146页
   ·SSR引物筛选第146-147页
   ·结缕草属植物SSR多样性分析第147-149页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遗传变异分析第149页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的聚类分析第149-151页
  3 讨论与结论第151-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5页
 Ⅳ 本章讨论与结论第155-159页
  1 结缕草属植物遗传分化分析第155页
  2 结缕草属种内变异大小分析第155-156页
  3 结缕草属植物种间亲缘关系分析第156-157页
  4 对疑难种的分析第157-158页
  5 主成分分析第158-159页
第七章 中国结缕草属(Zoysia Willd.)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第159-165页
 摘要第159页
 Abstract第159-16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60-161页
   ·试验材料第160页
   ·评价指标及测定方法第160-161页
   ·数据处理第1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61-164页
 3 讨论与结论第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65页
第八章 全文结论第165-168页
 1 全文结论第165-167页
 2 创新之处第167页
 3 对今后研究的思考第167-168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68-170页
在读期间承担的课题及获得的成果第170-172页
致谢第172-174页
附录1 参试中国结缕草属种质来源第174-178页
附录2 结缕草属种间关系的SSR分析附图第178-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蕨(Stenoloma chusanum)化学成分研究及其资源利用评价
下一篇:假俭草种质资源综合评价及其抗寒性的改良与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