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引言第12-16页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15页
 (四) 创新点与不足第15-16页
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及其培养的意义第16-25页
 (一) 职业精神的内涵和要素第16-18页
  1. 职业精神的内涵第16页
  2. 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第16-17页
  3. 职业精神的重要性第17-18页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及其特点第18-21页
  1. 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使命第18-19页
  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内涵第19页
  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特点第19-21页
 (三)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意义第21-25页
  1. 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21页
  2. 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落实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第21-22页
  3. 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高职院校良性健康发展第22-23页
  4. 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素养第23页
  5. 职业精神培养有利于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第23-25页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5-30页
 (一)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1. 高职院校未能把职业精神纳入教育内容第25页
  2. 职业精神培养方式方法过于单一枯燥第25-26页
  3. 学生主体本身对职业精神培养的轻视第26页
 (二)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26-30页
  1. 传统教育造成对职业精神的重视程度低第26-27页
  2. 僵化的教育模式影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第27页
  3. 学校教育理念和管理上的不到位第27-28页
  4. 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第28-30页
三、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想资源和经验借鉴第30-36页
 (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想资源第30-33页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第30-31页
  2. 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职业精神培养的思想第31-32页
  3. 我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方针和政策第32-33页
 (二) 国外职业精神培养的经验借鉴第33-36页
  1.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第33-34页
  2. 新加坡“教学工厂”职业教育第34-35页
  3. 英国的“三明治”职业教育第35页
  4. 美国职业教育培养终身化第35-36页
四、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途径第36-43页
 (一) 发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第36-38页
  1. 利用思想政治课进行职业精神教育第36-37页
  2. 强化辅导员对职业精神的培养第37-38页
  3. 发挥教师职业精神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第38页
 (二) 在教学和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第38-41页
  1. 理论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的内容第38-39页
  2. 实践教学中培养职业精神第39-40页
  3. 利用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对接第40页
  4. 社会实践中丰富职业精神培养内容第40-41页
 (三) 营建良好的职业精神培育环境第41-43页
  1. 着力营造职业精神培养的校园环境第41-42页
  2. 引进企业职业精神的教育和示范第42页
  3. 营造职业精神培养的社会大环境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6页
附录第46-48页
后记第48-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课程管理视角的职业院校课程生态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老子无为而治对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