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引言 | 第8页 |
·二氧化钛的主要制备方法 | 第8-10页 |
·水热法制备二氧化钛粉末 | 第9页 |
·微乳液法制备二氧化钛粉末 | 第9页 |
·沉淀法制备二氧化钛粉末 | 第9-10页 |
·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二氧化钛粉末 | 第10页 |
·提高TiO_2光催化活性的途径 | 第10-13页 |
·掺杂与TiO_2光催化活性 | 第10-11页 |
·其他因素与光催化活性 | 第11-13页 |
·纳米二氧化钛在实际中的应用 | 第13页 |
·净化饮用水 | 第13页 |
·光催化抗菌 | 第13页 |
·回收废水中重金属 | 第13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实验方案 | 第14-16页 |
第二章 Ag/N掺杂TiO_2粉末的制备和表征及光催化活性 | 第16-31页 |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16页 |
·实验药品 | 第16页 |
·实验仪器 | 第16页 |
·实验部分 | 第16-18页 |
·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掺杂TiO_2光催化剂粉末 | 第16-17页 |
·催化剂表征与光催化剂活性测定 | 第17-1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8-30页 |
·掺杂量对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18-24页 |
·煅烧温度TiO_2和掺杂TiO_2粉末的催化活性影响 | 第24-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TiO_2/N-Ag粉末降解有机物的条件实验及机理分析 | 第31-55页 |
·实验药品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TiO_2/N-Ag降解甲酚红的条件试验 | 第31-38页 |
·甲酚红紫外吸收光谱 | 第31-32页 |
·对照实验 | 第32-33页 |
·催化剂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33页 |
·光源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光照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溶液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35页 |
·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溶液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36-37页 |
·溶液脱色率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 第37-38页 |
·TiO_2/N-Ag降解溴酚兰的条件试验 | 第38-44页 |
·溴酚兰紫外吸收光谱 | 第38-39页 |
·对照实验 | 第39页 |
·催化剂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光源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光照时间对脱色率影响 | 第41页 |
·溶液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2页 |
·溶液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溶液脱色率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 第43-44页 |
·TiO_2/N-Ag降解甲基红的条件试验 | 第44-49页 |
·甲基红紫外吸收光谱 | 第44页 |
·对照实验 | 第44-45页 |
·催化剂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5页 |
·光源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光照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溶液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7页 |
·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溶液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48页 |
·溶液脱色率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 第48-49页 |
·TiO_2/N-Ag降解胭脂红的条件试验 | 第49-54页 |
·胭脂红紫外吸收光谱 | 第49-50页 |
·对照实验 | 第50页 |
·催化剂用量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光源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51页 |
·光照时间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溶液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52页 |
·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溶液pH值对脱色率的影响 | 第53页 |
·溶液脱色率与COD去除率的关系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