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 ·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定义及作用 | 第11页 |
| ·主要品种 | 第11-16页 |
| ·卤系阻燃剂 | 第11-12页 |
| ·磷系阻燃剂 | 第12-13页 |
| ·氮系阻燃剂 | 第13页 |
| ·膨胀型阻燃剂(IFR) | 第13-15页 |
| ·无机阻燃剂 | 第15页 |
| ·硅系阻燃剂 | 第15-16页 |
| ·国内阻燃剂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 ·难溶聚磷酸铵的特点及应用 | 第17-21页 |
| ·化学结构及性质 | 第17-18页 |
| ·阻燃机理 | 第18-19页 |
| ·聚磷酸铵的应用 | 第19-21页 |
| ·难溶聚磷酸铵的主要合成方法 | 第21-24页 |
| ·磷酸法 | 第21页 |
| ·磷酸与尿素缩合法 | 第21-22页 |
| ·磷酸铵盐与尿素缩合法 | 第22-23页 |
| ·磷酸铵与五氧化二磷聚合法 | 第23-24页 |
| ·通过其它晶型转化 | 第24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课题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7页 |
| ·原料 | 第26-27页 |
| ·仪器与设备 | 第27页 |
| ·聚磷酸铵的分散聚合 | 第27-28页 |
| ·合成步骤 | 第27页 |
| ·工艺流程 | 第27-28页 |
| ·阻燃试样的制备 | 第28-29页 |
| ·产品性能表征 | 第29-37页 |
| ·五氧化二磷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 ·氮含量的测定 | 第30-32页 |
| ·溶解度的测定 | 第32页 |
| ·聚磷酸铵平均聚合度的测定 | 第32-34页 |
| ·晶型鉴定 | 第34-35页 |
| ·扫描电镜 | 第35页 |
| ·热重分析 | 第35-36页 |
| ·氧指数测定 | 第36页 |
| ·垂直燃烧 | 第36页 |
| ·锥形量热 | 第36页 |
| ·烟密度分析 | 第36页 |
| ·拉伸性能实验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7-57页 |
| ·以磷酸二氢铵(MAP)和尿素为原料制备聚磷酸铵 | 第37-39页 |
| ·分散剂的选择 | 第37-38页 |
|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8页 |
| ·原料配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 ·以磷酸氢二铵(DAP)和尿素为原料制备聚磷酸铵 | 第39-44页 |
| ·原料配比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 第40页 |
| ·氨气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41-44页 |
| ·热重分析结果 | 第44页 |
| ·聚磷酸铵对聚丙烯(PP)的阻燃作用 | 第44-57页 |
| ·阻燃配方探索 | 第44-47页 |
| ·聚磷酸铵添加量试验 | 第44-45页 |
| ·聚磷酸铵与三聚氰胺氰尿酸盐(MCA)对 PP 的协同阻燃作用 | 第45-46页 |
| ·聚磷酸铵、MCA 和 PER 对 PP 的协同阻燃作用 | 第46-47页 |
| ·协效剂对膨胀阻燃体系阻燃效果的影响 | 第47页 |
| ·APP/THEIC 对 PP 的协同阻燃作用 | 第47-49页 |
| ·APP 与 THEIC 的质量比对 PP 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APP/THEIC 添加量对阻燃效果的影响 | 第48页 |
| ·Ⅱ型 APP 与Ⅰ型 APP 阻燃效果的比较 | 第48-49页 |
| ·锥形量热分析 | 第49-52页 |
| ·烟密度分析 | 第52-53页 |
| ·残炭的 SEM 分析 | 第53-54页 |
| ·阻燃试样 TGA 分析 | 第54-57页 |
|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