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阻燃研究的必要性 | 第10页 |
| ·常见阻燃剂 | 第10-16页 |
| ·卤系阻燃剂 | 第10-11页 |
| ·无机水合金属化合物 | 第11-12页 |
| ·锑系阻燃剂 | 第12页 |
| ·硅系阻燃剂 | 第12页 |
| ·磷系阻燃剂 | 第12-13页 |
| ·膨胀型阻燃剂 | 第13-16页 |
| ·膨胀型阻燃剂的处理技术 | 第16-19页 |
| ·表面改性技术 | 第16-17页 |
| ·微胶囊化处理技术 | 第17页 |
| ·超细化技术 | 第17-18页 |
| ·协同阻燃技术 | 第18-19页 |
| ·阻燃剂的共聚与改性 | 第19页 |
| ·开发阻燃母粒 | 第19页 |
| ·橡胶的燃烧过程 | 第19-20页 |
| ·橡胶的阻燃机理 | 第20-21页 |
| ·自由基捕获机理 | 第20-21页 |
| ·吸热降温机理 | 第21页 |
| ·固体或者液体覆盖机理 | 第21页 |
| ·反相悬浮聚合 | 第21-23页 |
| ·反相悬浮聚合引发体系的选择 | 第21-22页 |
| ·反相悬浮聚合的稳定机理 | 第22页 |
| ·反相悬浮聚合分散体系的选择 | 第22-23页 |
| ·反相悬浮聚合机理 | 第23页 |
| ·选题目的、意义及课题内容 | 第23-25页 |
| ·选题背景 | 第23-24页 |
| ·目的及意义 | 第24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 第二章 IFR 组分质量配比的研究 | 第28-40页 |
| ·引言 | 第28-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30页 |
| ·蜜胺(MF)树脂的合成反应机理 | 第30-31页 |
| ·膨胀阻燃体系的高温烧结 | 第31-32页 |
| ·性能表征 | 第32页 |
| ·剩炭率的计算 | 第32页 |
| ·微观结构的研究 | 第3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7页 |
| ·IFR 配方与温度条件的优化 | 第32-35页 |
| ·烧结温度对 IFR 体系剩炭率的影响 | 第35页 |
| ·炭层形貌在 SEM 下的观察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第三章 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 IFR 粉末 | 第40-52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 ·实验原料及仪器 | 第40-42页 |
| ·粉末的合成 | 第42页 |
| ·性能表征 | 第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 ·反相悬浮聚合体系稳定性的研究 | 第42-47页 |
| ·IFR 粉末的结构表征和形貌的研究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膨胀型阻燃剂在 SBR 中的应用及性能研究 | 第52-72页 |
| ·前言 | 第52-53页 |
|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 ·实验主要原料 | 第53页 |
| ·主要设备及仪器 | 第53页 |
| ·混炼工艺及试样制备 | 第53-54页 |
| ·性能测试 | 第54-5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5-70页 |
| ·SBR/IFR 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 | 第55-58页 |
| ·SBR 与 IFR 的相容性分析 | 第58-60页 |
| ·IFR 添加量对 SBR 硫化胶阻燃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 ·空气下 TGA-FTIR 联用分析 SBR/IFR 阻燃体系热降解行为 | 第62-65页 |
| ·SBR/IFR 阻燃体系炭层的微观结构分析 | 第65-68页 |
| ·SBR/IFR 硫化胶的热失重行为研究 | 第68-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 结论 | 第72-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