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成本—效益视角下我国企业会计计量属性选择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1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2-13页
   ·文献综述第13-18页
     ·会计计量属性研究的文献回顾第13-16页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问题研究的文献回顾第16-18页
     ·总结第18页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8-21页
第2章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理论基础第21-28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3页
     ·主要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第21-22页
     ·混合计量属性的概念第22页
     ·成本—效益分析的概念第22-23页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理论基础第23-28页
     ·经济人假设理论第23页
     ·经济后果理论第23-24页
     ·会计目标理论第24-25页
     ·会计信息质量理论第25-28页
第3章 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的比较第28-31页
   ·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缺点第28-29页
     ·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第28页
     ·历史成本计量的缺点第28-29页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缺点第29-30页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第29页
     ·公允价值计量的缺点第29-30页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比较第30-31页
第4章 成本—效益视角下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一般分析第31-37页
   ·成本—效益的甄别标准第31-33页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成本第31-32页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效益第32-33页
   ·计量属性选择的成本分析第33-34页
   ·计量属性选择的效益分析第34-35页
   ·选择不同计量属性的成本—效益比较第35-37页
第5章 成本—效益视角下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具体分析第37-44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时代特征及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第37-38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混合计量属性第38-39页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第39-44页
     ·研究假设第39-40页
     ·模型选择第40页
     ·数据选择第40-41页
     ·实证结果分析第41-43页
     ·实证结论第43-44页
第6章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推行混合计量属性的建议第44-48页
   ·推行混合计量属性可能面临的问题第44页
   ·推行混合计量属性的政策建议——以帕累托最优为目标第44-48页
     ·“顺藤摸瓜”,完善现行会计准则第45页
     ·“双管齐下”,打造经济建设和金融监管两手抓的新局面第45-46页
     ·“画龙点睛”,建立披露导向型的混合计量属性应用模式第46页
     ·“以人为本”,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46-48页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研究
下一篇:合并对天职国际湖南分所的竞争力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