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圳市道路气流特征的城市通风网络模型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国外整体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整体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现状 | 第14-17页 |
| ·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框架(或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 2 深圳市通风潜力及路网结构特征 | 第18-28页 |
| ·深圳市通风潜力 | 第18-22页 |
| ·深圳市动力通风 | 第18-20页 |
| ·深圳热力通风 | 第20-21页 |
| ·城市通风与热岛效应 | 第21-22页 |
| ·城市通风与大气污染 | 第22页 |
| ·城市路网和城市通风关系 | 第22-23页 |
| ·路网结构 | 第23-27页 |
| ·城市道路功能分析 | 第23页 |
| ·城市道路等级及分类 | 第23-24页 |
| ·城市路网基本模式 | 第24-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深圳市路网风环境实测 | 第28-70页 |
| ·水平方向道路实测 | 第29-56页 |
| ·主干道十字路口 | 第29-37页 |
| ·支干道十字路口 | 第37-41页 |
| ·支干道相邻十字路口测试 | 第41-51页 |
| ·三岔路口(T 字型)测试 | 第51-56页 |
| ·垂直方向道路实测 | 第56-62页 |
| ·车行方向对道路风环境的影响 | 第62-68页 |
| ·局部影响 | 第62-65页 |
| ·整体影响 | 第65-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4 路网风环境数值模拟 | 第70-94页 |
|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 第70-73页 |
| ·湍流结构及机理 | 第70-71页 |
| ·湍流数值计算方法 | 第71-72页 |
| ·CFD 软件 | 第72-73页 |
| ·模拟区域及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73-76页 |
| ·模拟区域的选择 | 第73-74页 |
| ·湍流模型的选择 | 第74-76页 |
| ·物理模型及计算区域确定 | 第76-81页 |
| ·网格的划分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81-83页 |
| ·网格的划分 | 第81-82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82-83页 |
| ·计算中松弛因子的调整 | 第83-84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4-93页 |
| ·两种不同湍流模型的对比 | 第84-85页 |
| ·路网流动特征分析 | 第85-91页 |
| ·与实测数据对比 | 第91-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5 城市通风网络模型的提出及规划建议 | 第94-110页 |
| ·城市通风网络模型的提出 | 第94-101页 |
| ·城市垂直方向分层模型 | 第94-96页 |
| ·水平气流主导下的城市通风 | 第96-101页 |
| ·城市通风网络影响因素规划建议 | 第101-107页 |
| ·城市通风廊道 | 第101-104页 |
| ·道路方向 | 第104-105页 |
| ·支干道路断面 | 第105-107页 |
| ·路网密度 | 第10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7-110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0-114页 |
| ·结论 | 第110-111页 |
| ·展望 | 第111-114页 |
| 致谢 | 第114-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 附录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