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庙矿煤层自然发火特性及CO涌出规律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20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煤层气的吸附理论 | 第11-12页 |
·煤吸附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12-14页 |
·煤层原生 CO 形成机理 | 第14-15页 |
·煤层 CO 赋存涌出规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页 |
·国内外关于预测煤自燃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煤自燃机理研究 | 第15-16页 |
·预测煤自燃的方法研究 | 第16-18页 |
·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 红庙矿煤层自然发火特性研究 | 第20-40页 |
·自然发火特征温度分析 | 第20-26页 |
·实验煤样的采集与制备 | 第20-21页 |
·实验仪器与实验参数 | 第21页 |
·煤低温氧化─自然发火特征温度分析 | 第21-24页 |
·热重反应动力学参数求解 | 第24-26页 |
·五区 5-2S 综放工作面煤层自然发火期的确定 | 第26-29页 |
·煤自燃热解红外光谱实验 | 第29-38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实验仪器与测试方法 | 第30-31页 |
·典型煤层自燃指标气体远红外光谱特性 | 第31-34页 |
·煤样氧化自燃标志性气体的浓度与温度的关系 | 第34-38页 |
·红庙矿自然发火指标气体优选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红庙矿煤层 CO 含量测定研究 | 第40-52页 |
·红庙煤矿矿井概况 | 第40-41页 |
·煤层原生 CO 赋存研究 | 第41-44页 |
·钻孔位置选择 | 第41-42页 |
·打钻封孔及取气方法 | 第42-44页 |
·原始煤体 CO 含量测试 | 第44-51页 |
·钻孔位置的选择 | 第45-47页 |
·原煤 CO 含量计算方法 | 第47-50页 |
·原煤 CO 含量计算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CO 涌出规律研究 | 第52-60页 |
·回风巷中 CO 现场监测 | 第52-53页 |
·回采工作面 CO 本体涌出量预测 | 第53-57页 |
·消除原始赋存 CO 对预测自然发火的影响 | 第57页 |
·降低回风流 CO 浓度措施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