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连接度的道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和方法 | 第12-17页 |
·半自动道路提取 | 第14-15页 |
·自动道路提取 | 第15-17页 |
·本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模糊连接度基础理论 | 第18-23页 |
·模糊集合与模糊关系 | 第18-19页 |
·模糊空间与场 | 第19页 |
·模糊空间元素关系 | 第19-21页 |
·模糊相似度 | 第19-20页 |
·模糊连接度 | 第20-21页 |
·模糊空间对象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基于模糊连接度的道路自动提取 | 第23-31页 |
·道路影像分析 | 第23-26页 |
·道路边缘检测 | 第23-25页 |
·种子点提取 | 第25-26页 |
·影像模糊连接度 | 第26-27页 |
·基于模糊连接度的道路提取 | 第27-30页 |
·算法原理 | 第27-29页 |
·实验分析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基于纹理—模糊连接度的道路自动提取 | 第31-55页 |
·基于分类的种子点提取 | 第31-36页 |
·分类原理概述 | 第31-33页 |
·种子点校正 | 第33-34页 |
·实验分析 | 第34-36页 |
·纹理—模糊连接度 | 第36-39页 |
·纹理特征 | 第36-38页 |
·纹理—模糊连接度定义 | 第38-39页 |
·种子点扩展 | 第39-49页 |
·模糊连接度种子点扩展 | 第39-41页 |
·纹理—模糊连接度种子点扩展 | 第41-42页 |
·实验分析 | 第42-49页 |
·道路精确定位 | 第49-53页 |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道路修正 | 第49-52页 |
·道路中心线精确定位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