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宪政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30页 |
一、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9-12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12-27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7页 |
四、主要观点、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27-30页 |
第一章 宪政辨义 | 第30-41页 |
一、宪政概念辨析 | 第30-34页 |
二、西方宪政思想的源流 | 第34-36页 |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宪政思想 | 第36-41页 |
第二章 陈独秀宪政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 第41-54页 |
一、时代呼唤:西方宪政思想的传入 | 第41-46页 |
二、初步尝试:西方宪政理论的中国实践与消化 | 第46-50页 |
三、希望之光:马克思主义宪政思想的接纳 | 第50-54页 |
第三章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的宪政思想 | 第54-64页 |
一、“真国家”理想 | 第54-58页 |
二、辟启蒙新路叩宪政之门 | 第58-60页 |
三、国家主义取向的“高调民主观” | 第60-61页 |
四、“人民史观”与“精英意识”的交织 | 第61-64页 |
第四章 建党前后陈独秀的宪政思想 | 第64-74页 |
一、自由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急剧转变 | 第64-67页 |
二、劳工专政取代立宪政治 | 第67-68页 |
三、“民治”政体构想 | 第68-71页 |
四、法律“强权”观 | 第71-74页 |
第五章 国共合作时期陈独秀的宪政思想 | 第74-93页 |
一、“国体”与“政体”并重 | 第74-78页 |
二、宪法与宪政关系的洞悉 | 第78-80页 |
三、宪政“阶段论” | 第80-84页 |
四、宪政实现方式的纠结 | 第84-90页 |
五、政党政治的钟情 | 第90-93页 |
第六章 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宪政思想 | 第93-109页 |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将来的政制 | 第93-96页 |
二、通过国民会议实现彻底民主 | 第96-105页 |
三、“真”、“伪”民主政治之辨 | 第105-109页 |
第七章 晚年陈独秀的宪政思想 | 第109-118页 |
一、“大众民主观” | 第109-113页 |
二、制度与个人关系的半梦半醒 | 第113-115页 |
三、权力与权利关系的朦胧预见 | 第115-118页 |
第八章 陈独秀宪政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118-126页 |
一、宪政之国体与政体 | 第118-119页 |
二、宪政之价值与工具 | 第119-122页 |
三、宪政之世界性与本土化 | 第122-123页 |
四、宪政之法治与人治 | 第123-126页 |
结语 | 第126-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41页 |
致谢 | 第141-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42-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