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3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3-15页 |
·现实意义:重视初中生情感信号认知的发展 | 第13页 |
·理论意义:弥补国内外情感信号认知研究的不足 | 第13-15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5-27页 |
·相关概念的定义 | 第15-18页 |
·空间位置的定义 | 第15页 |
·空间距离的定义 | 第15页 |
·情感信号的定义 | 第15页 |
·情感信号认知和情感感受程度的定义 | 第15-16页 |
·面部表情的定义及类型 | 第16-18页 |
·国内外关于空间与情感认知的关系研究 | 第18-25页 |
·在建筑学领域中,空间与情感认知研究的概述 | 第18-19页 |
·在心理学领域中,空间与情感认知研究的探讨 | 第19-20页 |
·国外关于空间位置与情感信号认知的关系研究 | 第20-24页 |
·国外关于空间位置与情感信号认知研究的争议 | 第24-25页 |
·情感认知研究的工具 | 第25-27页 |
3 工具的制定及施测 | 第27-35页 |
·《初中生静态人物面部表情信号认知问卷》的图片采集及结果 | 第27-28页 |
·《初中生静态人物面部表情信号认知问卷》预测版的编制 | 第28-29页 |
·《初中生静态人物面部表情信号认知问卷》正式版的编制 | 第29-35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5-55页 |
·面部表情的认知一致率 | 第35页 |
·初中生情感信号认知的差异性 | 第35-39页 |
·初中生情感信号认知的区域差异性 | 第35-36页 |
·初中生情感信号误认频率的区域差异性 | 第36-39页 |
·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的差异性 | 第39-48页 |
·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的区域差异性 | 第39-41页 |
·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区域差异性与性别因素 | 第41-43页 |
·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区域差异性与年级因素 | 第43-48页 |
·调整区域后,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的差异性变化 | 第48-55页 |
·在1号区域,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的差异性变化 | 第48-50页 |
·在2号区域,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的差异性变化 | 第50-52页 |
·在3号区域,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的差异性变化 | 第52-55页 |
5 研究总结 | 第55-59页 |
·初中生情感信号认知的区域差异性 | 第55页 |
·初中生情感信号误认频率的区域差异性 | 第55-56页 |
·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的区域差异性 | 第56-57页 |
·区域调整后,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的差异性变化 | 第57-59页 |
6 讨论与分析 | 第59-63页 |
·初中生情感信号认知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 第59页 |
·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 | 第59-60页 |
·区域调整后,初中生情感感受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变化 | 第60-63页 |
7 建议 | 第63-65页 |
·遵循公平性原则,合理安排学生的座位 | 第63页 |
·协调情感信号认知的区域性发展 | 第63页 |
·重视积极情感信号的价值 | 第63页 |
·解释安排学生座位旳理由 | 第63页 |
·提倡多样化地安排座位 | 第63-64页 |
·建立温暧的师生情感关系 | 第64-65页 |
8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创新之处 | 第65页 |
·不足之处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