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应用心理学论文

女博士婚恋“难”的心理分析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绪论第8-12页
   ·问题的提出第8页
   ·研究意义第8-10页
     ·理论意义第8-9页
     ·实践意义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第10页
     ·访谈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第10页
   ·研究结论第10页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0-12页
第2章 相关研究综述第12-25页
   ·变迁中的女性婚恋观第12-15页
     ·从包办婚姻到婚姻自主第12页
     ·择偶标准仍是以“男高女低”模式为主第12-13页
     ·择偶方式趋向多元化第13-14页
     ·从夫主妇从到夫妻平等第14页
     ·离婚观由凑合维持到闪离第14-15页
     ·性观念由神秘转为开放第15页
   ·高学历人群的婚恋观第15-19页
     ·大学生的婚恋观特点第16-18页
     ·研究生的婚恋观特点第18-19页
   ·媒体关于女博士的报道特点第19-21页
     ·关注女博士的情感、生活和遭遇的不幸第19-20页
     ·对敏感性的话题进行重复报道第20页
     ·报道立场分为:正性、负性和中性第20-21页
     ·重性别,轻身份第21页
   ·相关概念分析第21-25页
     ·女博士的解释第21-22页
     ·“第三性别”的解释第22-23页
     ·婚恋和婚恋观第23-25页
第3章 女博士婚恋难的访谈研究第25-42页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5-27页
     ·研究对象第25-26页
     ·研究方法和工具第26-27页
   ·研究程序第27页
     ·资料的收集第27页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27页
   ·研究的效度分析第27-28页
     ·描述型效度第27-28页
     ·解释型效度第28页
   ·研究结果第28-37页
     ·择偶观第28-30页
     ·单身状态第30-32页
     ·恋爱观第32-35页
     ·婚姻观第35-37页
   ·讨论第37-41页
     ·婚恋难的事实存在第38-40页
     ·婚恋难的污名存在第40-41页
   ·结论第41-42页
第4章 女博士婚恋难的污名化心理效应分析第42-50页
   ·女博士身上的污名第42-43页
     ·污名的概念第42页
     ·女博士身上的“污名”第42-43页
   ·污名带来的心理效应第43-46页
     ·污名给他人带来的心理效应第43-44页
     ·污名给女博士带来的心理效应第44-46页
   ·心理效应对女博士婚恋“难”的影响第46-50页
     ·群体和群体心理第46页
     ·女博士婚恋难的群体心理效应第46-50页
第5章 由女博士婚恋难所引发的思考第50-55页
   ·女博士自身应调整心态,转换角色第50-51页
     ·灵活转换社会角色第50页
     ·发挥自身的优势,增强对婚姻的信心第50-51页
     ·从实际出发,调整择偶和对婚姻的期望第51页
   ·社会舆论应调整态度,客观看待女博士新闻第51-53页
     ·大众传媒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如实报道第51-52页
     ·受众要学会明辨是非,不受大众传媒的控制第52-53页
   ·适龄异性应调整认知,摒弃对女博士的偏见第53-55页
     ·调整心态,正确认知传统文化第53页
     ·改变对女博士的偏见,做明智之人第53-55页
总结与展望第55-56页
附录第56-60页
参考文献第60-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网民心理及行为研究
下一篇:悲伤的表达抑制对最后通牒博弈的影响--来自皮电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