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保护的责任”的法理基础 | 第10-16页 |
(一) “保护的责任”的国际法基础 | 第10-12页 |
1. 国家所需承担的国际义务 | 第10-11页 |
2. 权概念内涵的引中 | 第11-12页 |
(二) “保护的责任”的基本内容 | 第12-13页 |
1. 预防的责任 | 第12页 |
2. 作出反应的责任 | 第12-13页 |
3. 重建的责任 | 第13页 |
(三) “保护的责任”的理论争论 | 第13-16页 |
二、“保护的责任”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与规制 | 第16-24页 |
(一) 国家主权的内涵分析 | 第16-17页 |
(二) “保护的责任”与国家主权 | 第17-20页 |
1. 保护的责任以承认国家主权为前提 | 第17-18页 |
2. 保护的责任中人权高于主权的倾向 | 第18-19页 |
3. 保护的责任对主权原则的冲击和挑战 | 第19-20页 |
(三) “保护的责任”与相关国际实践 | 第20-24页 |
1. 保护的责任的首次适用—苏丹达尔富尔事件 | 第20-22页 |
2. 司法对于保护的责任的回应——波黑诉塞尔维亚“灭种罪公约”适用案 | 第22-24页 |
三、我国关于“保护的责任”的立场与态度 | 第24-29页 |
(一) 现有的立场态度 | 第24-26页 |
1. 基本承认保护的责任的制度但持谨慎接受的态度 | 第24-25页 |
2. 赞同安理会作为新集体安全体制的核心 | 第25-26页 |
3. 主张参与的多方性,认为应对发展中国家予以必要的关切 | 第26页 |
(二) 关于我国应对“保护的责任”的对策建议 | 第26-29页 |
1. 坚持保护的责任以不侵害主权为前提 | 第26-27页 |
2. 坚持军事干预的“正义战争”准则 | 第27页 |
3. 承担预防责任与反应责任后,国际社会理应承担重建责任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