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 Abstract | 第13-20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20-29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20-24页 |
| 2 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24-26页 |
| 3 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 4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 5 论文结构框架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9-49页 |
| 1 国内慢病危险因素控制研究现状 | 第29-37页 |
| 2 国外慢病危险因素控制研究现状 | 第37-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9页 |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第49-66页 |
| 1 有关定义的界定 | 第49-50页 |
| 2 行为改变理论回顾 | 第50-53页 |
| 3 健康促进理论 | 第53-62页 |
| 4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 | 第62-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 第66-75页 |
| 1 理论研究 | 第66页 |
| 2 实证研究 | 第66-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健康促进控制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策略制定 | 第75-83页 |
| 1 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策略设计原则 | 第75-76页 |
| 2 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策略内容 | 第76-80页 |
| 3 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 | 第80-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六章 健康促进控制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策略实施 | 第83-98页 |
| 1 样本地区一般概况 | 第83-84页 |
| 2 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政策制定 | 第84-87页 |
| 3 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环境创建 | 第87-91页 |
| 4 社区参与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 | 第91-93页 |
| 5 提高个人技能控制慢病行为危险因素 | 第93-96页 |
| 6 村卫生室对慢性病培训内容满意情况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第七章 健康促进控制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 第98-116页 |
| 1 慢病知晓率干预效果 | 第98-101页 |
| 2 健康知识来源途径和希望来源途径干预效果 | 第101-102页 |
| 3 慢病行为改变的信念干预效果 | 第102-104页 |
| 4 慢病行为改变的干预效果 | 第104-11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 第八章 健康促进控制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效果路径分析 | 第116-123页 |
| 1 绘制变量间相互影响的路径图 | 第116-118页 |
| 2 样本人群人口社会学特征、慢病知识、信念和行为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18页 |
| 3 路径分析模型图 | 第118-119页 |
| 4 路径分析模型的效应分析 | 第119-120页 |
| 5 路径分析模型评价 | 第120-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 第九章 健康促进对个体层面和社区层面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影响 | 第123-130页 |
| 1 多层线性模型变量赋值 | 第123-125页 |
| 2 拟合空模型 | 第125页 |
| 3 第一层随机回归模型分析 | 第125-127页 |
| 4 第二层随机回归模型分析 | 第127-1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9-130页 |
| 第十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 第130-146页 |
| 1 干预评价方法讨论 | 第130-132页 |
| 2 健康促进控制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策略实施 | 第132-135页 |
| 3 健康促进控制慢病危险因素的行为干预效果 | 第135-141页 |
| 4 政策建议 | 第141-146页 |
| 本研究创新性与不足 | 第146-147页 |
| 附录 | 第147-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162-175页 |
| 致谢 | 第175-17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6-17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