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2页 |
一、 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及意义 | 第7-8页 |
二、 理论研究回顾 | 第8-11页 |
(一) 国外媒介生态学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二) 国内媒介生态学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新疆电视台媒介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媒介生态系统与媒介生态环境 | 第12-17页 |
第一节 生态系统与媒介生态 | 第12-14页 |
一、 定义 | 第12-13页 |
二、 认识与阐述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结构 | 第14-15页 |
一、 基本功能 | 第14页 |
二、 媒介生态系统的结构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媒介生态平衡 | 第15页 |
第四节 电视生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新疆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的生态环境分析 | 第17-34页 |
第一节 新疆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概述 | 第17-22页 |
一、 新疆电视台维语频道现状 | 第17-21页 |
二、 覆盖情况 | 第21-22页 |
第二节 维吾尔语频道的生态环境 | 第22-25页 |
一、 制度与政策环境 | 第22-23页 |
二、 产业环境 | 第23-24页 |
三、 竞争环境 | 第24-25页 |
第三节 维吾尔语频道的受众资源环境 | 第25-29页 |
一、 受众的语言态度及语言使用情况 | 第25-28页 |
二、 受众的接触心理分析 | 第28-29页 |
第四节 维吾尔语频道的生态位考查 | 第29-34页 |
一、 时空生态位规律考查 | 第29页 |
二、 功能生态位规律考查 | 第29-32页 |
三、 营养生态位规律考查 | 第32页 |
四、 生态位理论对维语频道的启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新疆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的生态环境失衡现象分析 | 第34-45页 |
第一节 传媒体制缺陷 | 第34-35页 |
一、制度、政策层面 | 第34-35页 |
二、社会文化层面 | 第35页 |
第二节 媒介生态位缺失 | 第35-39页 |
一、 功能生态位较窄 | 第35-37页 |
二、 营养生态位供应不足 | 第37-39页 |
第三节 生态资源浪费 | 第39-41页 |
一、 有形资源浪费 | 第39页 |
二、 无形资源浪费 | 第39-41页 |
第四节 自身生态系统困境 | 第41-43页 |
一、 人力资源结构 | 第41-42页 |
二、 绩效考核 | 第42-43页 |
三、 人才培训体系 | 第43页 |
第五节 与其他系统联动不够 | 第43-45页 |
一、 缺少与观众互动 | 第43-44页 |
二、 与媒体互动稍显不足 | 第44-45页 |
第四章 新疆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生态环境的优化 | 第45-56页 |
第一节 传媒体制的生态优化 | 第45-46页 |
一、 制度、政策层面 | 第45页 |
二、 社会文化层面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媒介生态位的重建 | 第46-48页 |
一、 功能生态位方面 | 第46-47页 |
二、 营养生态位 | 第47-48页 |
第三节 媒介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第48-51页 |
一、 节约有形资源 | 第48-49页 |
二、 优化电视品牌无形资源 | 第49-51页 |
第四节 自身生态系统的生态管理 | 第51-54页 |
一、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 第51-53页 |
二、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 第53-54页 |
三、 加强人才培训 | 第54页 |
第五节 不同种群之间进行联动 | 第54-56页 |
一、 与观众进行互动 | 第54-55页 |
二、 开展主题式互动,提高影响力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注释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