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围岩稳定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9-13页 |
·快速施工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影响明垭子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 第15-24页 |
·地质构造 | 第15-16页 |
·地应力 | 第16-17页 |
·地下水 | 第17-18页 |
·岩体的力学性质 | 第18-19页 |
·工程中的其他因素 | 第19-20页 |
·明垭子隧道工程概况 | 第20-23页 |
·地质构造 | 第20-22页 |
·水文地质概况 | 第22页 |
·现场施工调查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3 明垭子隧道围岩分级 | 第24-34页 |
·现场围岩级别变更 | 第25-26页 |
·模糊数学理论概述 | 第26-28页 |
·确定隶属函数 | 第26-27页 |
·建立综合评判矩阵 | 第27-28页 |
·明垭子隧道模糊分级 | 第28-33页 |
·明垭子隧道 ZK213+180~ZK213+155 段围岩分级 | 第29-32页 |
·明垭子隧道 ZK212+915~ZK212+720 段围岩分级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4 明垭子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价 | 第34-51页 |
·围岩破坏模式和评判依据 | 第34-35页 |
·围岩破坏模式 | 第34页 |
·围岩稳定性判断依据 | 第34-35页 |
·极限位移的判定 | 第35-39页 |
·明垭子隧道围岩变形的特点 | 第36页 |
·明垭子隧道围岩变形的解析计算 | 第36-39页 |
·FLAC 数值模拟分析 | 第39-44页 |
·FLAC 的基本理论 | 第39-40页 |
·围岩稳定分析模拟方案 | 第40-41页 |
·建立模型及模拟结果分析 | 第41-44页 |
·现场监测分析 | 第44-49页 |
·监控量测目的及原则 | 第45页 |
·监测方案制定 | 第45-47页 |
·测量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小结 | 第49-51页 |
5 明垭子隧道快速掘进技术研究 | 第51-64页 |
·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 | 第51-53页 |
·快速开挖技术 | 第53-60页 |
·三台阶开挖法爆破设计 | 第54-59页 |
·爆破安全保证措施 | 第59页 |
·提高打眼速度 | 第59-60页 |
·初期支护快速施工技术 | 第60-63页 |
·施工工艺 | 第61-62页 |
·施工方法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语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