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微卫星和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分析哲罗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9页
 1. 遗传多样性第9-11页
   ·基本概念第9页
   ·遗传多样性的产生第9页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意义第9-10页
   ·遗传多样性的检测方法第10-11页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方向第11页
 2. 微卫星标记第11-14页
   ·微卫星标记的概念和特点第11页
   ·微卫星标记的优势和局限第11-12页
   ·微卫星分子标记在种群生物学中的应用第12-13页
   ·微卫星标记在鱼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第13-14页
 3 线粒体 DNA(mtDNA)和线粒体 DNA 控制区(D-LOOP)第14-17页
   ·动物线粒体 DNA(mtDNA)的结构特点第14页
   ·动物 mtDNA 的遗传特性第14-15页
   ·鱼类 mtDNA 的特征第15页
   ·mtDNA 的研究方法第15-16页
   ·线粒体 D-LOOP 区第16页
   ·鱼类线粒体控制区的(D-loop)的研究与应用第16-17页
 4 哲罗鱼及其研究现状第17-18页
 5. 论文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第一章 采用微卫星标记分析几个哲罗鱼第19-37页
 1.材料与方法第19-24页
   ·实验材料第19-20页
   ·实验试剂第20-21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21页
   ·实验方法第21-24页
   ·数据处理第24页
 2. 结果第24-34页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24-27页
   ·群体遗传分化分析第27-28页
   ·遗传瓶颈检测第28-29页
   ·有效群体估计和同胞家系的检测第29-31页
   ·群体间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第31-32页
   ·群体遗传组成分析第32-34页
 3. 讨论第34-37页
   ·群体遗传多样性第34-35页
   ·群体遗传分化与基因流第35页
   ·群体演化第35-36页
   ·遗传瓶颈和种质资源保护第36-37页
第二章 黑龙江流域几个哲罗鱼野生群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7-49页
 1.材料与方法第37-40页
   ·实验样本第37-38页
   ·实验试剂第38页
   ·主要实验仪器第38-39页
   ·实验方法第39-40页
   ·数据分析第40页
 2. 分析结果第40-47页
   ·序列碱基组成分析第40-41页
   ·序列核苷酸变异情况第41-42页
   ·各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第42-43页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第43-45页
   ·聚类分析第45-47页
 3. 讨论第47-49页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8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角帆蚌微卫星开发及在不同年龄与性别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下一篇:中国对虾蛋白Rab7与WSSV囊膜蛋白VP28的共定位及其作用区域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