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形问题的数理分析及启示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 | 第9-10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2章 转形问题的提出 | 第14-21页 |
| ·转形问题的羁绊—李嘉图体系的解体 | 第14-18页 |
| ·李嘉图对斯密的批判点 | 第14-15页 |
| ·李嘉图价值体系的建立 | 第15-16页 |
| ·李嘉图价值体系的解体 | 第16-18页 |
| ·转形问题的诠释—马克思价值理论的确立 | 第18-21页 |
| ·马克思对李嘉图的批判 | 第18-19页 |
| ·马克思价值体系的建立 | 第19-21页 |
| 第3章 转形问题的理论争议 | 第21-32页 |
| ·赞成派的理论补充 | 第21-26页 |
| ·从博特凯维兹到赛顿 | 第21-24页 |
| ·新形式下的转形问题 | 第24-26页 |
| ·反对派的理论攻击 | 第26-29页 |
| ·庞巴维克的率先发难 | 第26-27页 |
| ·萨缪尔森的全面攻击 | 第27-28页 |
| ·斯蒂德曼的三种论断 | 第28-29页 |
| ·琼·罗宾逊夫人的观点 | 第29页 |
| ·理论归结 | 第29-32页 |
| 第4章 转形问题的数理分析 | 第32-42页 |
| ·转形问题数理分析的开创 | 第32-37页 |
| ·博特凯维兹的系数法 | 第32-35页 |
| ·塞顿的N部类模型 | 第35-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转形问题数理分析的发展 | 第37-42页 |
| ·萨谬尔森模型 | 第37-39页 |
| ·森岛通夫模型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2页 |
| 第5章 结论:研究与启示 | 第42-47页 |
| ·转形问题数理分析的局限性 | 第42-44页 |
| ·转形问题研究的启示 | 第44-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