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刑事和解之适用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刑事和解本源问题探究第10-20页
 第一节 刑事和解产生的背景第10-12页
  一、 国际背景第10-11页
  二、 国内背景第11-12页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理论渊源第12-16页
  一、 平衡理论第13页
  二、 叙说理论第13-14页
  三、 恢复正义理论第14-15页
  四、 刑事契约理论第15-16页
 第三节 刑事和解概念探析第16-20页
  一、 概念第16-17页
  二、 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分第17-20页
第二章 刑事和解的比较考察第20-23页
 一、 英国的刑事和解制度第20页
 二、 法国的“和解普遍化”运动第20-21页
 三、 德国的刑事和解制度第21-23页
第三章 我国司法适用刑事和解的必要性第23-28页
 第一节 传统刑事司法的弊端第23-25页
  一、 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缺失第23页
  二、 标签效应第23-24页
  三、 监狱矫正模式的失败及司法资源的浪费第24-25页
  四、 双方矛盾未能有效解决第25页
 第二节 刑事和解有利于消除传统刑事司法弊端第25-28页
  一、 恢复被害人利益,提高被害人地位第25-26页
  二、 保护加害人利益,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第26页
  三、 解决双方矛盾,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第26-27页
  四、 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第27页
  五、 有利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执行第27-28页
第四章 我国司法适用刑事和解的困境与出路第28-37页
 第一节 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阻碍第28-31页
  一、 理论上的困难第28-29页
  二、 实践中的阻碍第29-31页
 第二节 阻碍的解决途径第31-37页
  一、 理论困境的出路第31-34页
  二、 实践阻碍的解决途径第34-37页
第五章 对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的具体设计第37-47页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第37-40页
  一、 适用的主体第37-38页
  二、 案件类型第38-39页
  三、 刑罚范围第39-40页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适用原则第40-42页
  一、 双方自愿原则第40-41页
  二、 公开透明原则第41页
  三、 不得侵犯公共利益和违背公序良俗原则第41-42页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第42-43页
  一、 主观条件第42页
  二、 客观条件第42-43页
 第四节 刑事和解的主持者第43-44页
 第五节 刑事和解的具体程序第44-47页
  一、 启动刑事和解第44页
  二、 告知双方权利和义务第44-45页
  三、 组织协商第45页
  四、 国家公权力机关审查和解协议第45-46页
  五、 监督和解方案的实施第46-47页
结语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司社会责任法治化研究
下一篇: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