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资格确认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1-12页
Abstract第12-19页
导论第19-26页
 一、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9-20页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0页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第20-24页
 四、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4-25页
 五、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25-26页
第一章 股东资格确认的基本理论第26-50页
 第一节 股东资格确认的概念范畴第26-32页
  一、 股东资格的界定第26-27页
  二、 股权、股东与股东资格第27-31页
  三、 股东资格的取得与确认第31-32页
 第二节 股东资格确认的功能分析第32-35页
  一、 成员身份之识别标志第33页
  二、 公司治理之架构基础第33-34页
  三、 经济利益之享有凭证第34页
  四、 内外纠纷之解决依据第34-35页
 第三节 股东资格确认的利益分析第35-39页
  一、 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第35-36页
  二、 股东与公司的利益冲突第36-37页
  三、 股东与第三人的利益冲突第37-38页
  四、 结论:股东资格确认应以利益和谐为价值引导第38-39页
 第四节 股东资格确认的基本原则第39-50页
  一、 公示主义原则第39-43页
  二、 公司自治原则第43页
  三、 利益衡平原则第43-46页
  四、 公司维持原则第46-48页
  五、 禁止规避原则第48-50页
第二章 原始取得时的股东资格确认第50-84页
 第一节 原始取得时股东资格确认的学理分析第50-56页
  一、 英美法系的股东名册主义第50-51页
  二、 大陆法系的两分法理论第51-53页
  三、 我国学界的三层次规则第53-55页
  四、 相关理论的评析第55-56页
 第二节 原始取得时股东资格确认依据的证据法考察第56-71页
  一、 出资行为与股东资格确认的关系第57-58页
  二、 出资证明书与股东资格确认的关系第58-61页
  三、 实际行使股东权利与股东资格确认的关系第61-63页
  四、 公司章程与股东资格确认的关系第63-65页
  五、 股东名册与股东资格确认的关系第65-69页
  六、 工商登记与股东资格确认的关系第69-71页
 第三节 原始取得时股东资格确认的规则体系第71-84页
  一、 股东资格确认方法的选择——单一标准与复合标准之争第71-74页
  二、 各项依据的证明效力比较及适用规则第74-84页
第三章 继受取得时的股东资格确认第84-119页
 第一节 股权转让时的股东资格确认第84-99页
  一、 股权转让时影响股东资格确认之要素第84-85页
  二、 股权转让行为阶段性对股东资格确认之效力第85-89页
  三、 股权转让登记层次性对股东资格确认之效力第89-97页
  四、 登记手续完备性对股东资格确认之效力——受让人权利救济的进路第97-99页
 第二节 股权继承时的股东资格确认第99-113页
  一、 股东资格继承学术观点之评述第99-101页
  二、 股东资格继承域外立法模式之总结第101-104页
  三、 股东资格继承时确认依据之适用——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第104-110页
  四、 继承时股东资格确认的几个具体问题第110-113页
 第三节 股权分割时的股东资格确认第113-119页
  一、 共有理论下的股东资格确认第113-115页
  二、 股权分割时股东资格确认的适用规则——以离婚为例第115-119页
第四章 特殊情形下的股东资格确认第119-170页
 第一节 瑕疵出资股东资格的确认第119-143页
  一、 瑕疵出资概念之厘定第119-120页
  二、 瑕疵出资股东资格确认的立法考察第120-123页
  三、 瑕疵出资股东资格确认的学理分析第123-127页
  四、 瑕疵出资股东资格确认的类型化分析第127-137页
  五、 瑕疵出资股东资格确认与第三人利益保护第137-143页
 第二节 隐名出资股东资格的确认第143-163页
  一、 隐名出资概念之厘清第143-145页
  二、 隐名出资股东资格确认的学理分析第145-154页
  三、 隐名出资股东资格确认的适用规则——隐名股东显名化第154-158页
  四、 隐名出资股东资格确认与第三人利益保护第158-163页
 第三节 冒名出资股东资格的确认第163-170页
  一、 冒名出资中的相关法律关系第163-164页
  二、 冒名出资股东资格确认的类型化分析第164-167页
  三、 冒名行为的诉讼救济——能否诉请确认“不是股东”第167-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78页
后记第178-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消费者撤回权制度比较研究
下一篇:论中国海上保险法与一般保险法之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