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内生主导型农村金融的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5页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思路与试图创新点 | 第12-1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三) 试图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研究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一、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 第15-17页 |
(一) 外生金融理论 | 第15-16页 |
(二) 内生金融理论 | 第16页 |
(三) 功能金融理论 | 第16-17页 |
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17-20页 |
(一) 农业补贴论 | 第18页 |
(二)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18页 |
(三) 不完全竞争市场论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安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认知 | 第20-33页 |
一、安徽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概况 | 第20-22页 |
二、安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定量描述 | 第22-27页 |
(一) 农村金融市场发展规模 | 第22-24页 |
(二) 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结构 | 第24-25页 |
(三) 农村金融市场运行效率 | 第25-27页 |
三、安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 第27-33页 |
(一) 商业银行涉农信贷萎缩 | 第27页 |
(二) 农村资金外流形势严峻 | 第27-29页 |
(三) 金融支农业务创新匮乏 | 第29-31页 |
(四)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堪忧 | 第31-33页 |
第四章 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的内生视角分析 | 第33-48页 |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内生问题 | 第33-37页 |
(一) 金融需求主体的层次结构剖析 | 第33-35页 |
(二) 金融需求内生特性的决定因素 | 第35-37页 |
二、农村金融供给主体的改造问题 | 第37-43页 |
(一) 民间金融供给相对有效的启示 | 第37-38页 |
(二) 农村信用关系的特殊结构分析 | 第38-39页 |
(三) 基于内生性改造农村金融机构 | 第39-43页 |
三、农村金融市场的政府干预问题 | 第43-48页 |
(一) 政府干预农村金融的客观需求 | 第43-44页 |
(二) 政府干预农村金融的现况反思 | 第44-46页 |
(三) 政府干预农村金融的理性选择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提升安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政策与规制 | 第48-57页 |
一、完善农村金融的政策扶持体系 | 第48-50页 |
(一) 落实差异化的货币扶持政策 | 第48-49页 |
(二) 有效合理地实施财税扶持政策 | 第49-50页 |
二、鼓励创新农村金融的服务体制 | 第50-52页 |
(一) 创新适应“三农”需求的金融组织 | 第50-51页 |
(二) 农村金融业务与服务方式的试图创新 | 第51-52页 |
三、推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 第52-57页 |
(一) 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征信机制 | 第52-53页 |
(二) 完善农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 | 第53-55页 |
(三) 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