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的河北港口群竞合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 ·本文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 ·港口的定义和种类 | 第17页 |
| ·生态位理论 | 第17-20页 |
|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 ·生态位的概念 | 第18-20页 |
| ·企业竞合生态位 | 第20-25页 |
| ·企业生态位 | 第20-21页 |
| ·企业生态位指标 | 第21-24页 |
| ·基于企业竞合的生态位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港口群生态系统 | 第26-35页 |
| ·我国港口群生态系统 | 第26-29页 |
| ·环渤海地区港口群 | 第27-28页 |
| ·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 | 第28页 |
| ·东南沿海地区港口群 | 第28页 |
| ·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 | 第28-29页 |
| ·西南沿海地区港口群 | 第29页 |
| ·河北港口群生态系统 | 第29-34页 |
| ·秦皇岛港区 | 第30-32页 |
| ·唐山港区 | 第32-33页 |
| ·黄骅综合港区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4章 河北港口群竞合生态位模型及计测 | 第35-46页 |
| ·河北港口群竞合生态位分析 | 第35页 |
| ·河北港口群竞合生态位态势 | 第35-40页 |
| ·生态位态势模型 | 第36页 |
| ·河北港口群竞合生态位比较 | 第36-40页 |
| ·河北港口群竞合生态位宽度 | 第40-43页 |
| ·生态位宽度模型 | 第40-41页 |
| ·生态位宽度计测 | 第41-43页 |
| ·河北港口群竞合生态位重叠 | 第43-44页 |
| ·生态位重叠模型 | 第43页 |
| ·生态位重叠计测 | 第43-44页 |
| ·河北港口群竞合生态位计测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5章 基于生态位的河北港口群竞合策略 | 第46-52页 |
| ·生态位拓展策略 | 第46-48页 |
| ·煤炭生态位拓展 | 第46-47页 |
| ·金属矿石生态位拓展 | 第47-48页 |
| ·物流生态位拓展 | 第48页 |
| ·错位竞争策略 | 第48-50页 |
| ·秦皇岛港区功能定位 | 第49页 |
| ·唐山港区功能定位 | 第49页 |
| ·黄骅综合港区功能定位 | 第49-50页 |
| ·协同进化策略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附录 | 第57-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