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前言 | 第9-14页 |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相关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 第9-11页 |
| ·单砂体识别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剩余油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量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16页 |
| ·工区地质概况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葡萄花油层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研究 | 第16-23页 |
| ·单砂体精细对比 | 第16-20页 |
|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原则 | 第16-17页 |
| ·河流-三角洲地层垂向精细对比方法 | 第17页 |
| ·平面井网对比步骤 | 第17-18页 |
| ·升平油田沉积时间单元全井统一、精细对比 | 第18-20页 |
| ·复合砂体识别 | 第20-23页 |
| ·复合砂体劈分方法 | 第20页 |
| ·研究区取心井复合砂体成因识别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沉积微相及储层评价研究 | 第23-35页 |
| ·沉积成因背景研究 | 第23-28页 |
| ·直井岩心沉积特征 | 第23-24页 |
| ·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研究 | 第24-26页 |
| ·测井微相模式建立 | 第26-28页 |
| ·全区时间单元平面沉积相、亚相、微相精细研究 | 第28-31页 |
| ·升平地区葡萄花油层平面沉积微相展布特征描述 | 第28-31页 |
| ·升平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演化特征 | 第31页 |
| ·加密后砂体变化分析 | 第31-32页 |
| ·储层评价 | 第32-35页 |
| ·毛管压力曲线分析 | 第32-33页 |
|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油层内部建筑结构研究 | 第35-43页 |
| ·油层内部建筑层结构次分析 | 第35-41页 |
| ·点坝、废弃河道的成因及沉积特征 | 第35-36页 |
| ·点坝、废弃河道的识别 | 第36页 |
| ·点坝精细解剖 | 第36-41页 |
| ·建立厚油层储层空间结构模型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43-49页 |
| ·平面非均质性研究 | 第43-45页 |
| ·垂向非均质性 | 第45-46页 |
| ·非均质程度研究 | 第46-49页 |
| 第六章 剩余油研究 | 第49-59页 |
| ·密闭取心井分析砂体动用情况及剩余油分布 | 第49-50页 |
| ·利用动态监测资料研究各时期加密井单砂体水淹状况、动用程度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 第50-53页 |
| ·剩余油类型及成因分析 | 第53页 |
| ·各时间单元储量计算及各类剩余油量化 | 第53-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详细摘要 | 第6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