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秆厌氧发酵产挥发性脂肪酸的研究
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课题背景 | 第11页 |
·秸秆简介 | 第11-12页 |
·秸秆综合利用的现状 | 第12-16页 |
·还田 | 第12-13页 |
·饲料化 | 第13页 |
·材料 | 第13-14页 |
·能源 | 第14-16页 |
·厌氧消化技术概述 | 第16-21页 |
·厌氧消化的基本原理 | 第16-18页 |
·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秸秆厌氧发酵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21-24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2-24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第24-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概况 | 第25-30页 |
·材料与装置 | 第25-26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实验方案 | 第26-27页 |
·实验思路 | 第26-27页 |
·实验安排 | 第27页 |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与药品 | 第28-30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药品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稻秆厌氧发酵产酸初探 | 第30-38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1-37页 |
·负荷的影响 | 第31-34页 |
·pH的影响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污泥类型和初始pH的影响 | 第38-47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8-39页 |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39-46页 |
·pH的变化 | 第39-40页 |
·SCOD的变化 | 第40-41页 |
·VFAs的变化 | 第41-42页 |
·VFAs构成的变化 | 第42-44页 |
·稻秆的降解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生泥启动维持pH的影响 | 第47-5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7页 |
·实验方法 | 第47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7-55页 |
·对SCOD的影响 | 第47-48页 |
·对VFAs的影响 | 第48-49页 |
·对VFAs构成的影响 | 第49-53页 |
·对稻秆降解的影响 | 第53-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熟泥启动维持pH的影响 | 第56-65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56页 |
·实验材料 | 第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56-64页 |
·对SCOD的影响 | 第56-57页 |
·对VFAs的影响 | 第57-58页 |
·对VFAs构成的影响 | 第58-62页 |
·对稻秆降解的影响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稻秆连续厌氧发酵产酸初探 | 第65-70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5-66页 |
·实验材料 | 第65-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页 |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6-68页 |
·SCOD和VFAs的变化 | 第66-68页 |
·乙酸的变化 | 第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建议 | 第71页 |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详细摘要 | 第76-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