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4页 |
·空气污染概述 | 第16-17页 |
·霾污染的特征、危害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霾污染及其特征 | 第17-18页 |
·霾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第18-19页 |
·霾污染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霾污染的健康效应与经济损失的评价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霾污染的健康效应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霾污染的经济损失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的特性与健康危害 | 第23-28页 |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概述 | 第23-24页 |
·持久性毒害污染物分类及健康危害 | 第24-28页 |
·多环芳烃的环境行为及健康危害 | 第24-25页 |
·多氯联苯的环境行为及健康危害 | 第25-27页 |
·有机氯农药的环境行为及健康危害 | 第27-28页 |
·汞的环境行为及健康危害 | 第28页 |
·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控制 | 第28-31页 |
·室内空气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 第28-30页 |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控制方法 | 第30-31页 |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31-34页 |
第二章 长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居民健康风险 | 第34-59页 |
·研究区域和方法 | 第34-44页 |
·研究区域 | 第34-39页 |
·PM_(10)、NO_2、SO_2数据 | 第39-40页 |
·健康风险评价方法 | 第40-44页 |
·长三角大气中 PM_(10)的污染特征与居民健康风险 | 第44-52页 |
·长三角 25 城市 PM_(10)污染特征 | 第44-49页 |
·PM_(10)平均浓度及空间分布特征 | 第44页 |
·PM_(10)平均浓度的年度变化 | 第44-45页 |
·PM_(10)的季节变化 | 第45-49页 |
·长三角 25 城市 PM_(10)的健康风险评估 | 第49-52页 |
·城区和郊区大气污染特征与居民健康风险一以宁波为例 | 第52-57页 |
·宁波市城区和郊区 PM_(10)、NO_2和 SO_2污染特征 | 第52-53页 |
·宁波市城区和郊区 PM_(10)、NO_2和 SO_2的季节变化 | 第53-55页 |
·宁波市城区与郊区居民健康风险对比 | 第55-57页 |
·风险评价的不确定性分析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上海市霾污染对居民健康风险的定量评价及经济损失评估 | 第59-84页 |
·研究方法 | 第59-65页 |
·数据来源 | 第59-60页 |
·霾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 | 第60-61页 |
·基于风险基础法定量评价霾污染对居民的健康风险 | 第60页 |
·基于流行病学法定量评价霾污染对居民的健康风险 | 第60-61页 |
·霾污染对居民健康效应的经济损失评估方法 | 第61-65页 |
·选择霾污染因子 | 第61-62页 |
·健康效应终点的选择 | 第62-63页 |
·暴露人群的选择 | 第63-65页 |
·剂量-效应关系 | 第65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65-82页 |
·上海市霾污染的月、季变化及成因 | 第65-66页 |
·霾污染天气下上海市 PM_(10)、NO_2和 SO_2污染特征 | 第66-68页 |
·上海市 PM_(10)、NO_2和 SO_2的季节变化 | 第68-70页 |
·霾污染对城市居民健康风险的定量评价 | 第70-78页 |
·基于风险基础法定量评价霾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 | 第70-74页 |
·基于流行病学法定量评价霾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风险 | 第74-78页 |
·霾污染对居民健康危害的经济评价结果 | 第78-82页 |
·健康效应评估 | 第78-79页 |
·经济评价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上海某工业区大气中典型 PTS 的健康风险评估 | 第84-105页 |
·研究方法 | 第84-93页 |
·研究区域及 PTS 监测分析 | 第84-89页 |
·研究区域概述 | 第84-85页 |
·样品采集 | 第85-86页 |
·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86页 |
·样品的定性和定量 | 第86-88页 |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QA/QC) | 第88-89页 |
·PTS 健康风险研究方法 | 第89-93页 |
·基因毒物质所致健康风险的研究方法 | 第89-92页 |
·躯体毒物质所致健康风险的研究方法 | 第92-93页 |
·大气中典型 PTS 的污染水平与健康风险评估 | 第93-100页 |
·研究区域中 PTS 的污染水平 | 第93-95页 |
·健康风险评估结果 | 第95-100页 |
·基因毒物质所致致癌风险 | 第95-100页 |
·躯体毒物质所致健康风险 | 第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5页 |
第五章 室内外空气流动对室内空气质量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105-117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105-108页 |
·基本数学模型 | 第105-106页 |
·模型的发展 | 第106-108页 |
·室内空气污染物浓度及健康风险预测 | 第108-115页 |
·建筑物内空气中 PAHs 的浓度及致癌风险 | 第108-110页 |
·建筑物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及致癌风险 | 第110-115页 |
·通风条件对甲醛浓度及致癌风险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材料装填率及甲醛降解对甲醛浓度及致癌风险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第六章 典型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控制及健康效应预测 | 第117-126页 |
·实验装置、材料与方法 | 第117-119页 |
·实验装置 | 第117-1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18-119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119-124页 |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健康效应预测 | 第124-125页 |
·本章小结 | 第125-12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6-130页 |
·结论 | 第126-127页 |
·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46-148页 |
致谢 | 第148-151页 |
附件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