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8页 |
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基本理论 | 第8-15页 |
(一)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内涵 | 第8-11页 |
(二)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的本质 | 第11-12页 |
(三)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第12-13页 |
(四)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历程 | 第13-15页 |
二、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发展历程及现行标准的分析 | 第15-22页 |
(一)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发展历程 | 第15-16页 |
(二) “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标准的透视 | 第16-22页 |
三、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及原告资格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22-29页 |
(一) 现行标准对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展作用有限 | 第22-24页 |
(二)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配套法律条文用语晦涩 | 第24-26页 |
(三) 现行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标准的法律规定性不强 | 第26-27页 |
(四)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研究角度 | 第27-29页 |
四、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重构 | 第29-40页 |
(一) 法理的内在要求的限制 | 第29-30页 |
(二) 公权力与私权利博弈对峙的影响 | 第30-31页 |
(三) 行政诉讼类型化的启示 | 第31-34页 |
(四) 诉之利益理论的启发 | 第34-36页 |
(五) 我国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重新界定 | 第36-40页 |
五、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详细摘要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