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国际平行诉讼分类、成因与利弊分析 | 第10-17页 |
一、国际平行诉讼的分类及成因 | 第10-13页 |
(一) 国际平行诉讼之分类 | 第10页 |
(二) 国际平行诉讼产生原因 | 第10-13页 |
1、法律方面原因 | 第11-12页 |
2、政治方面原因 | 第12-13页 |
3、经济方面原因 | 第13页 |
4、当事人方面原因 | 第13页 |
二、国际平行诉讼的利弊分析及司法困境 | 第13-17页 |
(一) 国际平行诉讼的利弊分析 | 第13-14页 |
(二) 司法机关之处理国际平行诉讼困境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礼让原则的发展和理论分析 | 第17-32页 |
一、礼让原则的渊源 | 第17-19页 |
二、礼让原则的发展 | 第19-21页 |
(一) 斯托雷的贡献 | 第19-20页 |
(二) 司法礼让的提出 | 第20-21页 |
三、现代礼让原则 | 第21-25页 |
(一) 新理论的探索 | 第22-23页 |
(二) 不方便法院原则、先受理法院原则和中止诉讼原则的提出 | 第23页 |
(三) 礼让原则的成文化 | 第23-24页 |
(四) 礼让原则新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4-25页 |
四、礼让原则的反对观点之分析 | 第25-27页 |
(一) 礼让只考虑国家间的友谊惘顾个案正义 | 第25页 |
(二) 礼让概念模糊无法适用 | 第25-26页 |
(三) 认为礼让原则可有可无 | 第26-27页 |
五、对礼让目的与分类的分析 | 第27-29页 |
(一) 对礼让目的分析 | 第27-28页 |
(二) 对礼让分类的分析 | 第28-29页 |
六、礼让原则与主权之关系及其在国际平行诉讼中之作用分析 | 第29-32页 |
(一) 礼让原则与主权关系之分析 | 第29-31页 |
(二) 礼让原则在国际平行诉讼中之作用分析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国际平行诉讼之解决与礼让原则的运用 | 第32-56页 |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与礼让原则 | 第32-36页 |
(一) 不方便法院原则之理论渊源 | 第32-33页 |
(二) 不方便法院原则之实践 | 第33-34页 |
(三) 不方便法院原则之理论意义 | 第34-35页 |
(四) 不方便法院原则之立法 | 第35-36页 |
二、先受理法院原则与礼让原则 | 第36-41页 |
(一) 先受理法院原则与礼让原则之理论联系 | 第37页 |
(二) 先受理法院原则之实践 | 第37-38页 |
(三) 先受理法院原则之缺点分析 | 第38页 |
(四) 先受理法院原则之立法 | 第38-41页 |
三、协议管辖与礼让原则 | 第41-46页 |
(一) 协议管辖与礼让原则之理论联系 | 第41-42页 |
(二) 协议管辖之实践 | 第42页 |
(三) 协议管辖之理论意义 | 第42-44页 |
(四) 协议管辖之立法 | 第44-46页 |
四、中止诉讼原则与礼让原则 | 第46-50页 |
(一) 中止诉讼原则与礼让原则之理论联系 | 第47-48页 |
(二) 中止诉讼原则之实践 | 第48-49页 |
(三) 中止诉讼原则之立法 | 第49-50页 |
五、禁诉令与礼让原则 | 第50-56页 |
(一) 禁诉令之实践 | 第51-52页 |
(二) 禁诉令之优点和缺点 | 第52-53页 |
(三) 禁诉令与礼让的辩证关系 | 第53-56页 |
第四章 中国国际平行诉讼与礼让原则 | 第56-70页 |
一、中国涉及国际平行诉讼的法律规定及问题分析 | 第56-61页 |
(一) 涉及国际平行诉讼的立法 | 第56-58页 |
(二) 与国际平行诉讼有关的条约 | 第58-60页 |
(三) 与国际平行诉讼有关的司法解释 | 第60-61页 |
二、中国有关国际平行诉讼之司法实践 | 第61-63页 |
三、根据礼让原则建设中国国际平行诉讼制度之思考 | 第63-70页 |
(一) 中国国际平行诉讼制度建设目的 | 第63页 |
(二) 中国国际平行诉讼制度问题所在分析 | 第63-65页 |
(三) 中国国际平行诉讼制度问题之解决 | 第65-70页 |
1、中国国际平行诉讼制度之立法分析 | 第65-66页 |
2、中国国际平行诉讼具体制度之建设 | 第66-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6-77页 |
后记 | 第77-78页 |
详细摘要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