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目录 | 第12-15页 |
| 1. 前言 | 第15-19页 |
| ·研究问题的背景、意义与论文基本逻辑结构 | 第15-17页 |
| ·本文使用的理论工具与逻辑方法 | 第17页 |
| ·基本思路 | 第17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 2. "产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 第19-32页 |
| ·产权概念的对象:"产" | 第19-24页 |
| ·对"财富"(wealth)概念的考察 | 第19-21页 |
| ·西方经济学中对"财富"的理解 | 第19-20页 |
| ·国内经济思想史对"财富"的理解 | 第20-21页 |
| ·对"资产"(asset)概念的考察 | 第21-23页 |
| ·对"财产"(property)概念的考察 | 第23-24页 |
| ·产权概念的对象:权 | 第24-30页 |
| ·对"权力"(power)概念的考察 | 第24-25页 |
| ·"权利"(right)概念考察 | 第25-30页 |
| ·法学中的权利概念 | 第25-27页 |
| ·经济学中的权利概念 | 第27-29页 |
| ·法学权利与经济学权利的关系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3. 产权理论述评 | 第32-67页 |
| ·马克思产权理论述评 | 第32-36页 |
| ·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研究方法 | 第33页 |
|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 | 第33-36页 |
| ·产权定义 | 第34-35页 |
| ·产权理论 | 第35-36页 |
| ·现代产权经济学中的产权理论述评 | 第36-65页 |
| ·罗纳德·科斯的产权理论 | 第37-45页 |
| ·侵害与社会成本问题 | 第37-41页 |
| ·关于产权的概念 | 第41-42页 |
| ·科斯引出的若干个研究方向 | 第42-45页 |
| ·阿曼·阿尔钦的产权理论 | 第45-52页 |
| ·产权的定义与内涵 | 第45-47页 |
| ·产权的特点 | 第47-48页 |
| ·产权研究的两个问题 | 第48-49页 |
| ·所有制(产权制度)的作用 | 第49页 |
| ·产权结构的形式 | 第49-51页 |
| ·产权结构的变化:共有权利、私有权利和国家权利的转变 | 第51-52页 |
| ·权利侵犯 | 第52页 |
| ·哈罗德·德姆塞茨的产权理论 | 第52-55页 |
| ·关于产权的定义与作用 | 第52-53页 |
| ·产权出现的原因 | 第53页 |
| ·所有权(产权)形式 | 第53-55页 |
| ·张五常的产权理论 | 第55-58页 |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55-56页 |
| ·产权概念 | 第56页 |
| ·合约与界外效应 | 第56-57页 |
| ·三种产权制度 | 第57-58页 |
| ·巴泽尔的产权理论 | 第58-65页 |
| ·产权定义 | 第58-59页 |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59-60页 |
| ·产权分割 | 第60-62页 |
| ·合约与个人行为 | 第62-63页 |
| ·关于产权模型的特点 | 第63-64页 |
| ·公共域理论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7页 |
| 4. 科斯定理证明与科斯猜想 | 第67-79页 |
| ·科斯定理证明 | 第67-72页 |
| ·证明方法一 | 第67-69页 |
| ·证明方法二 | 第69-72页 |
| ·约瑟夫·菲尔德论述及其证明 | 第72-75页 |
| ·张五常论述科斯定理 | 第75-77页 |
| ·科斯问题与科斯猜想 | 第77-79页 |
| 5. 国有企业改革历程 | 第79-95页 |
| ·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78年12月-1984年10月) | 第79-82页 |
| ·经营承包责任制推行阶段(1984年10月-1989年4月) | 第82-85页 |
| ·转换企业经营模式阶段(1989年-1992年) | 第85-88页 |
| ·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年-1997年) | 第88-90页 |
| ·国企脱困、国退民进与大力推进股份制阶段(1997年9月-2002年9月) | 第90-93页 |
| ·国有企业的继续深化改革阶段(2002年10月至今) | 第93-95页 |
| 6. 对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历程的解释 | 第95-110页 |
| ·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78年12月-1984年10月) | 第95-98页 |
| ·两权分离阶段(1985年-1993年) | 第98-102页 |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1994年-1999年) | 第102-107页 |
| ·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与制度创新(1999年至今) | 第107-109页 |
| ·结论 | 第109-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3页 |
| 后记 | 第113-115页 |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