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 ·高精度测试转台的研究目的及发展概况 | 第9-10页 |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 ·转台发展状况 | 第9-10页 |
| ·先进控制理论在转台中的应用状况 | 第10-14页 |
| ·常用的转台控制算法 | 第10-11页 |
| ·切换系统控制理论 | 第11-14页 |
| ·转台系统的数字控制实现 | 第14-16页 |
| ·转台的数字化实现方案 | 第14-15页 |
| ·控制类DSP 芯片的结构及主要特点 | 第15-16页 |
|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转台控制系统设计 | 第18-29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转台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第18-21页 |
| ·总体构成 | 第18页 |
| ·电机参数及驱动方式 | 第18-19页 |
| ·角位置反馈系统方案 | 第19页 |
| ·速度反馈传感器选择 | 第19-20页 |
| ·硬件方案设计 | 第20-21页 |
| ·软件方案设计 | 第21页 |
| ·转台系统控制器设计 | 第21-28页 |
| ·传统双模式控制的子控制器设计 | 第21-26页 |
| ·转台系统的双模式切换控制 | 第26-27页 |
| ·传统双模式控制分析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基于切换系统H∞控制方法的转台控制器设计 | 第29-46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理论初步 | 第29-33页 |
| ·切换系统基础理论 | 第30-32页 |
| ·若干线性矩阵不等式重要引理 | 第32-33页 |
| ·切换系统动态输出反馈 H_∞ 控制 | 第33-39页 |
| ·问题的描述 | 第33-36页 |
| ·控制器综合 | 第36-39页 |
| ·基于切换系统动态输出反馈H∞控制的转台控制系统设计 | 第39-45页 |
| ·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转台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6-61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角度测量及反馈系统接口设计 | 第46-49页 |
| ·激磁电源部分及角度反馈信号处理模拟电路硬件设计 | 第47-48页 |
| ·粗、精通道耦合计算机处理部分硬件设计 | 第48-49页 |
| ·反馈接口部分的硬件设计 | 第49页 |
| ·串—并转换接口硬件设计 | 第49-52页 |
| ·DSPLF2407A 处理器的最小系统及外扩接口设计 | 第52-59页 |
| ·DSPLF2407A 最小系统设计 | 第52-54页 |
| ·64 位指令给定数据输入接口硬件设计 | 第54-56页 |
| ·未耦合的角位置信息读入及耦合后的角位置输出接口设计 | 第56-57页 |
| ·16 位A/D 转换输入接口及D/A 转换输出接口设计 | 第57-59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转台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1-73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操作界面程序设计 | 第61-62页 |
| ·粗、精耦合计算机处理软件设计 | 第62-63页 |
| ·串并转换单元的软件设计 | 第63-66页 |
| ·软件功能及整体结构设计 | 第63-64页 |
| ·串—并转换单元的初始化处理及主程序设计 | 第64-65页 |
| ·串并转换单元同上位机串行通讯处理程序 | 第65-66页 |
| ·主控数字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6-71页 |
| ·双控制器离散化处理 | 第66-68页 |
| ·主控数字系统初始化处理设计 | 第68-69页 |
| ·主控数字系统键盘中断处理子程序设计 | 第69-70页 |
| ·主控数字系统采样定时中断处理子程序设计 | 第70-71页 |
| ·软件设计上的抗干扰措施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