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9页 |
| CONTENTS | 第9-13页 |
| 摘要 | 第13-15页 |
| ABSTRACT | 第15-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7-2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7页 |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 ·数控冲床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8-20页 |
| ·数控冲床概述 | 第18页 |
| ·国外数控冲床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8-19页 |
| ·国内数控冲床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发展应用 | 第20-22页 |
| ·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含义 | 第20-21页 |
| ·电液比例技术的发展 | 第21-22页 |
| ·液压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22-25页 |
| ·国外液压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23-24页 |
| ·国内液压仿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第24-25页 |
| ·智能控制理论及其应用 | 第25-26页 |
| ·课题的提出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第2章 数控高速冲床液压系统分析 | 第29-39页 |
| ·数控高速冲床的组成及技术参数 | 第29-30页 |
| ·数控冲床的结构组成 | 第29-30页 |
| ·数控冲床的技术参数 | 第30页 |
| ·数控高速冲床的工况分析 | 第30-32页 |
| ·高速冲床工作循环过程 | 第30-31页 |
| ·系统的周期和行程 | 第31页 |
| ·最大冲孔直径和板厚 | 第31-32页 |
| ·数控高速冲床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 第32-35页 |
| ·系统基本工作参数及校验 | 第35-38页 |
| ·系统元件工作参数 | 第35-36页 |
| ·系统技术参数验算校核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数控高速冲床液压系统的数学建模 | 第39-57页 |
| ·阀控非对称缸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9-50页 |
| ·阀控非对称缸的负载压力和负载流量 | 第40-41页 |
| ·伺服阀的负载压力-流量特性方程 | 第41-44页 |
| ·非对称缸的流量连续性方程 | 第44-46页 |
| ·液压缸和负载的力平衡方程 | 第46-47页 |
| ·阀控非对称缸的数学模型 | 第47-50页 |
| ·伺服阀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0-52页 |
| ·位移传感器的数学模型 | 第52页 |
| ·比例放大器的数学模型 | 第52-53页 |
| ·高速冲床液压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53页 |
| ·液压系统参数的确定与分析 | 第53-56页 |
| ·系统的传递函数 | 第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4章 基于AMESim的数控高速冲床液压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57-69页 |
| ·AMESim仿真软件 | 第57-58页 |
| ·数控高速冲床液压系统建模及仿真参数 | 第58-62页 |
| ·液压缸的模型 | 第59-60页 |
| ·液控换向阀的建模 | 第60页 |
| ·高速冲床液压系统的AMESim模型 | 第60-61页 |
| ·高速冲床液压系统的AMESim子模型参数设置 | 第61-62页 |
| ·高速冲床液压系统的AMESim仿真 | 第62-67页 |
| ·行程为50mm时的系统的仿真 | 第62-63页 |
| ·行程为10mm时的系统的仿真 | 第63-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 第5章 高速冲床液压系统PID控制研究 | 第69-81页 |
| ·PID控制方法 | 第69-71页 |
| ·PID控制原理 | 第69-70页 |
|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 第70-71页 |
| ·数控高速冲床液压系统PID控制器的设计 | 第71-73页 |
| ·PID控制器的结构 | 第71-72页 |
| ·PID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 第72-73页 |
| ·高速冲床液压系统PID控制器的仿真 | 第73-80页 |
| ·Simulink简介 | 第73-74页 |
| ·高速冲床液压系统PID控制器的仿真与分析 | 第74-77页 |
| ·系统PID控制稳定性分析 | 第77-78页 |
| ·PID控制系统的AMESim仿真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高速冲床液压系统模糊控制研究 | 第81-97页 |
| ·模糊控制 | 第81-84页 |
|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81-82页 |
| ·模糊控制器 | 第82-84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84-92页 |
| ·输入输出语言变量及其隶属度函数的确定 | 第85-87页 |
| ·精确量的模糊化方法 | 第87-88页 |
| ·模糊控制规则的设计 | 第88-90页 |
| ·模糊推理计算与去模糊化方法 | 第90页 |
| ·论域、量化因子、比例因子的选择 | 第90-92页 |
| ·模糊控制系统的仿真 | 第92-95页 |
| ·模糊逻辑工具箱 | 第92-93页 |
| ·模糊控制仿真 | 第93-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