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防治杨树叶枯病的毒蘑菇菌株筛选及其生防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9页
第1章 绪论第19-41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国内外的研究综述第20-39页
     ·毒蘑菇毒素的研究概况第20-30页
     ·乳菇属真菌的研究进展第30-34页
     ·天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化学结构研究方法第34-38页
     ·链格孢菌所引起的病害及其防治概况第38-39页
   ·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40-41页
     ·课题来源第4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40-41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1-59页
   ·实验材料第41-44页
     ·菌种第41页
     ·培养基第41-42页
     ·实验试剂第42-44页
     ·实验主要仪器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59页
     ·毒蘑菇菌株筛选第44-45页
     ·绒白乳菇与杨树叶枯病菌的分类验证及其生物学特性第45-49页
     ·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室内防治效果及毒性研究第49-52页
     ·绒白乳菇发酵液提取物对叶枯病菌防治机理第52-54页
     ·绒白乳菇发酵液抑菌成分分离及其发酵条件优化第54-59页
第3章 抑制杨树叶枯病菌的毒蘑菇菌株筛选第59-83页
   ·毒蘑菇菌株筛选第59-63页
     ·毒蘑菇菌株对叶枯病菌菌体生长的影响第59-61页
     ·毒蘑菇菌株对叶枯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61-63页
   ·绒白乳菇菌株分类验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第63-69页
     ·绒白乳菇形态描述及培养特征第63页
     ·绒白乳菇ITS序列扩增及分析第63-65页
     ·绒白乳菇生物学特性研究第65-69页
   ·绒白乳菇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第69-75页
     ·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第69-72页
     ·菌体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第72-75页
   ·杨树叶枯病菌分类验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第75-80页
     ·叶枯病菌形态描述及培养特征第75页
     ·叶枯病菌ITS序列扩增及分析第75-78页
     ·叶枯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第78-80页
   ·毒蘑菇菌株筛选及分类验证分析第80-82页
     ·毒蘑菇菌株筛选方法第80页
     ·绒白乳菇抑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第80-81页
     ·绒白乳菇与叶枯病菌的分类验证及其生物学特性第81-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4章 发酵液提取物室内防治效果及毒性研究第83-95页
   ·发酵液提取物对杨树叶枯病室内防效测定第83-84页
   ·发酵液提取物的毒性第84-85页
   ·各种因子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第85-90页
     ·pH值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第85-86页
     ·氧化剂与还原剂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第86-87页
     ·温度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第87-88页
     ·紫外线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第88页
     ·各种离子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第88-89页
     ·贮存时间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第89-90页
   ·发酵液提取物抑制叶枯病菌有效中浓度测定第90页
   ·发酵液提取物对供试其它菌生长的影响第90-91页
   ·发酵液提取物的化感作用第91-92页
   ·发酵液提取物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与毒性分析第92-94页
     ·发酵液提取物对叶枯病的防治效果第92-93页
     ·发酵液提取物的毒性第93页
     ·发酵液提取物对叶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5章 发酵液提取物对叶枯病菌防治机理的研究第95-115页
   ·发酵液提取物对叶枯病菌生长过程的影响第95-98页
   ·发酵液提取物对叶枯病菌生理指标的影响第98-101页
     ·提取物对电导率及呼吸强度的影响第98-99页
     ·提取物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99页
     ·提取物对蛋白质含量及合成的影响第99-101页
   ·发酵液提取物对叶枯病菌代谢酶系统的影响第101-110页
     ·提取物对保护酶活力的影响第101-103页
     ·提取物对糖酵解途径中HK、PK与LDH活力的影响第103-105页
     ·提取物对TCA循环中SDH与MDH活力的影响第105-106页
     ·提取物对GDH与酯酶同工酶的影响第106-108页
     ·提取物对辅酶Ⅰ含量的影响第108页
     ·提取物对ATP酶活力的影响第108-110页
   ·发酵液提取物对叶枯病菌防治机理的分析第110-114页
     ·提取物对保护酶活力的影响第110-111页
     ·提取物对糖酵解途径中HK、PK与LDH活力的影响第111页
     ·提取物对TCA循环中SDH与MDH活力的影响第111-112页
     ·提取物对GDH与酯酶同工酶的影响第112页
     ·提取物对辅酶Ⅰ含量的影响第112-113页
     ·提取物对ATP酶活力的影响第113页
     ·提取物与几种常规化学农药对病原菌作用机理的比较第113-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6章 发酵液抑菌成分分离及其发酵条件优化第115-142页
   ·发酵液提取物抑菌成分分离纯化及其结构鉴定第115-123页
     ·薄层层析展开剂的选择第115页
     ·发酵液提取物的柱层析分离及对叶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第115-116页
     ·组分IV的薄层层析分离及对叶枯病菌的抑菌活性第116-118页
     ·抑菌活性成分的纯度检测第118-119页
     ·抑菌活性成分的结构鉴定第119-122页
     ·1-(2-吡啶基)-2-丙酮的定量方法第122-123页
   ·绒白乳菇发酵生产1-(2-吡啶基)-2-丙酮培养基的优化第123-131页
     ·不同碳源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23-124页
     ·葡萄糖与麸皮用量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24-125页
     ·不同氮源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25-126页
     ·硫酸铵与黄豆粉用量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26页
     ·无机盐用量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26-127页
     ·不同生长因子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27-128页
     ·不同烟酸添加量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28页
     ·发酵培养基优化正交实验第128-131页
   ·绒白乳菇发酵生产1-(2-吡啶基)-2-丙酮培养条件的优化第131-136页
     ·通气量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31-132页
     ·初始pH值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32-133页
     ·温度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33-134页
     ·发酵时间对1-(2-吡啶基)-2-丙酮发酵的影响第134-135页
     ·发酵培养条件优化正交实验第135-136页
   ·发酵条件优化后的提取物对叶枯病菌的抑制效果第136-138页
   ·抑菌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其发酵条件优化分析第138-140页
     ·发酵液提取物抑菌活性成分分离纯化的分析第138-139页
     ·深层发酵生产1-(2-吡啶基)-2-丙酮的分析第139-140页
   ·本章小结第140-142页
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7页
附图第157-1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3-165页
致谢第165-166页
个人简历第166页

论文共1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类特殊的模,子范畴和余代数
下一篇:异种骨粉/左旋聚乳酸内固定材料的制备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