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1.1 三维石墨烯 | 第10-17页 |
1.1.1 三维石墨烯的制备 | 第11-14页 |
1.1.2 三维石墨烯的性质 | 第14页 |
1.1.3 三维石墨烯的表征 | 第14-17页 |
1.2 金纳米粒子 | 第17-20页 |
1.2.1 金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17-18页 |
1.2.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8-19页 |
1.2.3 金纳米粒子的表征方法 | 第19-20页 |
1.3 三维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 | 第20-23页 |
1.3.1 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3.2 三维石墨烯基复合物的应用 | 第21-23页 |
1.4 选题背景、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4.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23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4.3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材料及设备 | 第25-30页 |
2.1 实验方法 | 第25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3 实验设备 | 第26-27页 |
2.4 表征方法 | 第27-30页 |
2.4.1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27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7页 |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27-28页 |
2.4.4 X射线衍射 | 第28页 |
2.4.5 原位对称拉压试验 | 第28页 |
2.4.6 拉曼光谱仪分析 | 第28页 |
2.4.7 电化学测试分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三维石墨烯及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39页 |
3.1 三维石墨烯的制备与表征 | 第30-34页 |
3.1.1 实验步骤 | 第30-31页 |
3.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4页 |
3.2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 第34-37页 |
3.2.1 实验步骤 | 第34-35页 |
3.2.2 实验结果与表征 | 第35-36页 |
3.2.3 不同晶种量对金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研究 | 第36-37页 |
3.3 表面活性剂对金纳米粒子的影响 | 第37-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三维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9-51页 |
4.1 三维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制备 | 第39-43页 |
4.1.1 实验步骤 | 第39-41页 |
4.1.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43页 |
4.1.2.1 不同沉积时间 | 第41-42页 |
4.1.2.2 不同沉积时间 | 第42-43页 |
4.2 三维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4.3 三维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电化学传感性能 | 第44-50页 |
4.3.1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 | 第44-47页 |
4.3.2 计时-电流曲线测试 | 第47-48页 |
4.3.3 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以及抗干扰性测试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改性三维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1-64页 |
5.1 退火处理 | 第51-56页 |
5.1.1 实验步骤 | 第51页 |
5.1.2 退火处理参数优化及表征 | 第51-52页 |
5.1.3 电化学传感性能讨论 | 第52-56页 |
5.2 一价金/三维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56-62页 |
5.2.1 一价金/三维石墨烯复合物制备的实验步骤 | 第56页 |
5.2.2 制备参数优化及表征 | 第56-59页 |
5.2.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59-62页 |
5.3 两种改性方法的比较 | 第62-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