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两株芽胞杆菌纤维素酶诱导产生机制及其作用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8页
第1章 绪论第18-36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国内外的研究综述第19-34页
     ·纤维素的概述第19-20页
     ·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第20-21页
     ·纤维素酶第21-25页
     ·纤维素酶降解机理第25-27页
     ·纤维素酶产生的诱导和调节第27-31页
     ·纤维素酶的基因工程第31页
     ·纤维素酶的应用第31-34页
   ·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5-36页
     ·课题来源第3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5-3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6-54页
   ·实验材料第36-40页
     ·土壤样品第36页
     ·培养基第36页
     ·实验药品第36-37页
     ·缓冲液和常用试剂的配制第37-39页
     ·主要仪器第39-40页
   ·实验方法第40-54页
     ·DNS法绘制葡萄糖标准曲线第40页
     ·DNS法绘制测定半纤维素酶活的木糖标准曲线第40页
     ·各种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第40-41页
     ·半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第41-42页
     ·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第42页
     ·苯酚-硫酸法测定总糖第42-43页
     ·蒽酮-硫酸法测定总糖第43页
     ·地衣酚方法测定木糖含量第43-44页
     ·土壤中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与筛选第44页
     ·菌种的分类鉴定第44页
     ·纤维素分解菌产纤维素酶存在部位的确定第44-45页
     ·纤维素分解菌产酶条件优化第45-46页
     ·纤维素酶与纤维素底物的吸附特性第46页
     ·各种碳源对纤维素酶产生的诱导作用第46页
     ·菌体内部真正诱导物的确定第46-47页
     ·纤维素分解菌对天然纤维素降解作用的研究第47-49页
     ·发酵罐发酵产酶第49页
     ·纤维素酶组分的分离纯化第49-50页
     ·纤维素酶组分分子量的测定和纯度的检测第50-52页
     ·纤维素酶组分的酶学特性研究第52-53页
     ·纤维素酶组分的光谱特性研究第53-54页
第3章 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第54-60页
   ·菌株的分离和初筛第54-55页
   ·菌株的复筛第55页
   ·菌种的鉴定第55-59页
     ·菌落形态观察第55-57页
     ·菌体形态观察第57-58页
     ·对氧气的需求第58页
     ·生理生化鉴定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两株芽胞杆菌纤维素酶的研究第60-75页
   ·两株芽胞杆菌产酶条件优化第61-68页
     ·不同碳源对产酶的影响第61-62页
     ·不同麸皮浓度对产酶的影响第62页
     ·不同氮源对产酶的影响第62-63页
     ·不同豆饼粉浓度对产酶的影响第63-65页
     ·培养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65页
     ·不同pH对产酶的影响第65-67页
     ·不同培养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67-68页
   ·纤维素酶存在部位的确定第68-69页
   ·纤维素酶与纤维素底物的吸附特性第69-70页
   ·讨论第70-74页
     ·关于产酶条件优化的讨论第70-72页
     ·关于纤维素酶存在部位的讨论第72-73页
     ·关于纤维素吸附区的讨论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5章 纤维素酶产生的诱导机制第75-88页
   ·各种碳源对纤维素酶产生的诱导作用第75-79页
   ·菌体内部真正诱导物的确定第79-86页
     ·两株芽胞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第79-81页
     ·胞内真正诱导物的确定第81-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6章 对天然纤维素降解作用的研究第88-108页
   ·发酵过程中产酶与产糖的变化第89-92页
     ·发酵过程中产纤维素酶的变化第89-90页
     ·发酵过程中产半纤维素酶的变化第90-91页
     ·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总糖含量的变化第91-92页
     ·发酵过程中发酵液还原糖含量的变化第92页
   ·发酵过程中底物性能的变化第92-103页
     ·发酵过程中底物残渣重量的变化第92-93页
     ·发酵过程中残渣结晶度的变化第93-96页
     ·发酵过程中残渣红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第96-99页
     ·发酵过程中残渣表面结构的变化第99-103页
   ·底物残渣中各组分的降解率第103-104页
   ·木质纤维素降解机理的分析第104-107页
     ·发酵过程分析第104页
     ·产糖分析第104-105页
     ·产酶分析第105-106页
     ·底物残渣分析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7章 纤维素酶组分的分离提纯及酶学特性研究第108-133页
   ·两株芽胞杆菌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的产酶比较第108页
   ·Sephadex G-75 凝胶过滤层析第108-111页
   ·CMCase的分子量的测定和纯度的鉴定第111-112页
   ·CMCase酶学特性的研究第112-121页
     ·CMCase 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第112-113页
     ·CMCase的热稳定性第113-114页
     ·CMCase酶促反应的最适pH第114-115页
     ·CMCase的pH稳定性第115-116页
     ·各种金属离子和化合物对CMCase的影响第116-118页
     ·CMCase底物专一性的测定第118页
     ·CMCase吸附性的测定第118-119页
     ·CMCase的动力学常数Km和Vmax的测定第119-121页
   ·CMCase的光谱性质与结构分析第121-127页
     ·CMCase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第121-123页
     ·CMCase的核磁共振一维氢谱第123-127页
   ·关于纤维素酶分离提纯和酶学特性的讨论第127-131页
     ·两株芽胞杆菌纤维素酶组分提纯的分析第127-128页
     ·CMCase的酶学性质的分析第128-131页
     ·CMCase的光谱性质与结构分析第131页
     ·其他第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结论第133-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50-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个人简历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PM公司物业管理计费模式的应用创新研究
下一篇:医院门诊患者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流的可行性及其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