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加入WTO对我国货币银行业的影响

前言第1-8页
第一章 WTO金融服务贸易规则第8-14页
 第一节 世界贸易组织关于金融服务的协议第8-9页
 第二节 我国在银行等方面开放的承诺第9-11页
 第三节 WTO规则对我国金融的约束和影响第11-14页
第二章  金融自由化对经济的影响第14-20页
 第一节 发达国家金融改革的绩效第14-17页
  一、 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第14-15页
  二、 使使用者获得收益第15页
  三、 使金融机构成本减少,赢利的增加第15页
  四、 金融业规模扩大,金融市场结构变化加快第15-16页
  五、 金融业自身发展创新要求自由化第16页
  六、 承担开放国金融风险,帮助稳定经济、金融秩序第16-17页
 第二节 对金融自由化国家金融危机的分析第17-20页
  一、 自由化国家的金融危机及成因分析第17-19页
  二、 危机的影响和各国对付危机的立场第19-20页
第三章 西方国家货币银行业第20-24页
 第一节 以混业经营为主导的全球金融经营模式第20-22页
  一、 美国经济危机中的“格拉斯──斯蒂格尔银行法案”第20页
  二、 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第20-21页
  三、 混业经营的模式第21-22页
 第二节 金融业务创新与国际化第22-24页
  一、 7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金融工具创新第22页
  二、 WTO与银行业务国际化第22-24页
第四章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国银行业的挑战第24-29页
 第一节 1978年以来我国银行业格局和发展状况第24-28页
  一、 中国人民银行第24页
  二、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资产管理公司第24-25页
  三、 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第25-26页
  四、 政策性银行第26-27页
  五、 外资金融机构第27页
  六、 其他银行机构和受人民银行管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第27-28页
 第二节 我国银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加入WTO面临的挑战第28-29页
第五章 WTO与我国货币市场第29-36页
 第一节 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状况第29-33页
  一、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第29-31页
  二、 国债回购市场第31-32页
  三、 票据市场第32-33页
 第二节 证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与货币市场第33-35页
 第三节 外资银行介入中国国内货币市场的问题分析第35-36页
第六章 利率市场化第36-41页
 第一节 我国利率的管制政策第36-37页
 第二节 利率市场化前提和实现途径第37-39页
 第三节 加入WTO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第39-41页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不良资产处置第41-50页
 第一节 巴塞尔协议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第41-44页
  一、 巴塞尔协议第41-43页
  二、 巴塞尔协议对中国银行国际化的影响第43页
  三、 我国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举措第43-44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第44-50页
  一、 商业银行五级风险分类和“一逾两呆”贷款管理比较第44-45页
  二、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第45-46页
  三、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经验第46-48页
  四、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第48-50页
第八章 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第50-57页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现状第50-51页
  一、 商业银行业务和利润结构第50页
  二、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第50-51页
 第二节 WTO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第51-57页
  一、 加入WTO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第51-53页
  二、 内外资银行机构对我国银行业影响的实证分析第53-57页
第九章 亟待变革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第57-73页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第57-60页
  一、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历史第57-58页
  二、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第58-60页
 第二节 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效率第60-63页
  一、 国内商业银行内部机构设置第60-61页
  二、 以信贷为主的国内商业银行管理模式的效率分析第61-63页
  三、 我国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变革第63页
 第三节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缺陷第63-66页
  一、 现代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第64-65页
  二、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分析第65-66页
 第四节 银行重组与机构创新第66-73页
  一、 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拆上市与业务整合第67-70页
  二、 对商业银行实行有限混业经营的初步探讨第70-73页
结论第73-74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74-75页
后记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集群和中国发展高新技术园区的对策分析
下一篇:我国股份合作制现状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