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论文结构及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分析 | 第12-24页 |
2.1 融资的方式 | 第12-13页 |
2.2 融资的特点 | 第13-16页 |
2.3 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原因 | 第16-20页 |
2.3.1 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理论分析 | 第16-17页 |
2.3.2 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的背景 | 第17-19页 |
2.3.3 市场结构为上市公司过度“圈钱”提供了方便 | 第19页 |
2.3.4 二级市场的良好表现 | 第19-20页 |
2.4 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监管对策 | 第20-24页 |
2.4.1 国外再融资的借鉴与启示 | 第20-21页 |
2.4.2 加强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具体措施 | 第21-24页 |
第3章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分析 | 第24-35页 |
3.1 并购重组行为问题分析 | 第24-30页 |
3.1.1 上市重组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3.1.2 收购过程问题分析 | 第27-29页 |
3.1.3 并购重组过程投资者利益受损的实质 | 第29-30页 |
3.2 并购重组过程的监管对策 | 第30-35页 |
3.2.1 从制度完备方面加强监管 | 第30-31页 |
3.2.2 从股东行为方面加强监管 | 第31-33页 |
3.2.3 从中介机构方面加强监管 | 第33-35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分析 | 第35-46页 |
4.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5-39页 |
4.1.1 信息披露的非规范性 | 第35-36页 |
4.1.2 披露信息的可理解性较差 | 第36-37页 |
4.1.3 信息披露的虚假性 | 第37-39页 |
4.2 信息披露行为的原因分析 | 第39-43页 |
4.2.1 信息披露行为的影响 | 第39-40页 |
4.2.2 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 | 第40-43页 |
4.3 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对策 | 第43-46页 |
4.3.1 建立民事赔偿机制的意义 | 第43-44页 |
4.3.2 建立民事赔偿机制的办法 | 第44-46页 |
第5章 上市公司行为与治理结构分析 | 第46-64页 |
5.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的弊端 | 第46-47页 |
5.2 造成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原因 | 第47-53页 |
5.2.1 股权结构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影响 | 第47-50页 |
5.2.2 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 第50-52页 |
5.2.3 缺乏有效地监督和激励机制 | 第52-53页 |
5.3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分析 | 第53-56页 |
5.3.1 主要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 | 第53-55页 |
5.3.2 主要国家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结论 | 第55-56页 |
5.4 完善公司治理的对策分析 | 第56-64页 |
5.4.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原则 | 第56-57页 |
5.4.2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独立董事制度 | 第57-59页 |
5.4.3 同有股减持效应及问题 | 第59-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