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20页 |
一 研究的缘起和选题意义 | 第8-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8页 |
三 写作中的难点、基本思路以及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明清妇女观的渐变与女性文学的繁荣 | 第20-73页 |
第一节 我国古代传统妇女观的形成 | 第20-33页 |
一 “阴阳乾坤说” | 第21-26页 |
二 从《礼记·内则》到女教书 | 第26-30页 |
三 宋明理学的负面影响 | 第30-33页 |
第二节 明清反理学思潮与妇女观的渐变 | 第33-45页 |
一 明清思想家对程朱理学的反拨 | 第33-36页 |
二 同情妇女的思想与男女平等观念的初萌 | 第36-45页 |
第三节 “才德观”争论的性质与意义 | 第45-59页 |
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产生背景与原因 | 第45-50页 |
二 不同的论述视角 | 第50-55页 |
三 “才”之“薄命”与“名”之“不朽” | 第55-59页 |
第四节 才女文化与女性文学的繁荣 | 第59-73页 |
一 江南“尚文”出才女 | 第59-62页 |
二 青楼传统向闺秀传统的转变 | 第62-65页 |
三 女性文学的多元化和群体性 | 第65-73页 |
第二章 弹词形式与女作家的创作概况 | 第73-91页 |
第一节 弹词形式略说 | 第73-77页 |
一 弹词溯源 | 第73-75页 |
二 闺阁中的写作:一种新的小说文体 | 第75-77页 |
第二节 清代女作家弹词概况 | 第77-91页 |
一 可观的创作成就 | 第77-86页 |
二 闲暇时间、读者群与文体独立意识——闺秀创作弹词的原因 | 第86-91页 |
第三章 女性文学叙事传统的建立 | 第91-141页 |
第一节 女作家的写作心态 | 第91-97页 |
一“闲文”的自传性 | 第91-92页 |
二 深闺消遣、自娱娱人 | 第92-93页 |
三“觅知音”的读者期待 | 第93-94页 |
四 表白、倾泄不平之声 | 第94-97页 |
第二节 以女性视角真实再现女性生活 | 第97-105页 |
第三节 “女中丈夫”风气与女豪杰形象 | 第105-110页 |
第四节 女扮男装题材 | 第110-127页 |
一 古代易装文化的嬗变 | 第110-118页 |
二 明末清初文学中易装题材的意义 | 第118-124页 |
三 叙事策略:女性意识的特异表现 | 第124-127页 |
第五节 爱情描写的特点 | 第127-137页 |
第六节 艺术特点及对现代小说叙事的影响 | 第137-141页 |
第四章 大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的融汇与冲突 | 第141-177页 |
第一节 “女史”笔与“家国”情 | 第141-154页 |
一 从《天雨花》释名看明清之际士人心态 | 第141-145页 |
二 “女史”传统与家国故事 | 第145-154页 |
第二节 儒家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声音 | 第154-168页 |
一 《天雨花》反礼教的“春秋笔法” | 第154-162页 |
二 冲突、叛逆与妥协——以争取女性权利为中心 | 第162-168页 |
第三节 飞翔的女仙之梦 | 第168-177页 |
一 宗教与女性 | 第168-172页 |
二 弹词作品中所映射的仙佛意识 | 第172-177页 |
第五章 弹词女作家及其作品考辨 | 第177-225页 |
附录:女作家弹词一览表 | 第225-227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27-230页 |